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8|回复: 1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失眠症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发表于 2015-4-16 15: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雅风 于 2015-4-16 15:52 编辑

       失眠症是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失眠率高达 45.4%,本研究针对失眠症阴阳失调的病机特点,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治疗,现报道如下。
       病例均来自中医院针灸科,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失眠症诊断标准制定。①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入睡及醒后不适(头晕、乏力、困倦等);②上述障碍每星期至少发生 3 ,并持续 1 个月以上;③伴发有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正常工作,或妨碍社会活动;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病或精神障碍的伴发症。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睡眠率在 40%以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总分≥7 ;③年龄在 170 ;④知情同意并配合治疗者。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无法坚持治疗或无法配合治疗者。
       中医辨证分型:参照王启才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相关分型。
       心脾两虚 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心胆气虚 心悸胆怯,善惊多恐,夜寐多梦易惊,舌淡,苔薄,脉弦细。
       阴虚火旺 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
       肝郁化火 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痰热内扰 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主穴取心俞、巨阙。心脾两虚加用脾俞,心胆气虚加胆俞,阴虚火旺加肾俞,肝郁化火加肝俞,痰热内扰加中脘。患者取卧位,选准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将剪好的 1 cm 1/0 号羊肠线装入 9 号埋线穿刺针内,迅速刺入穴位皮下,将针缓慢刺入被透穴位下,得气后,边退穿刺针边推针芯。将羊肠线留于皮下。出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片刻。用创可贴贴敷针孔即可。心俞、脾俞、肝俞、胆俞、肾俞左右交替埋线,埋线时穿刺针与皮肤呈 15°平刺向脊柱方向进针,巨阙埋线时穿刺针与皮肤呈 45°向肚脐方向向下斜刺,中脘直刺进针,进针深度以羊肠线没入皮肤为度。15 1 ,2次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
       疗效标准:患者疗效比较采用国际统一睡眠率公式,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100%痊愈 症状消失,睡眠率在 75%以上,并停服安眠药,随访 1 年未复发者。
显效 症状缓解,睡眠率在 65%以上,并停服安眠药。
有效 症状改善,睡眠率在 55%以上,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药量减少 3/4
无效 症状未能改善,睡眠率在 40%以下。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两份量表的总分之差来评定疗效,凡治疗后总分≤7分为痊愈,总分下降l0l4分者为显效,总分下降59分者为有效,总分下降4分以内者为无效。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人群中失眠发生率为32%35%,英国 10%14%,芬兰为 11.9%,西德为 15%,日本为 21%。因失眠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仅 1995 年在美国高达 139 亿美元。而中国于 2002 3 21日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进行的一项 10079 例睡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42.5%被调查者在回答国际公认的亚森失眠量表(AIS)时表明他们的整体睡眠质量不理想; 42.1%的人对总的睡眠持续时间不满。根据亚森失眠量表的测试,17.4%被调查者归为“怀疑失眠”,28%归为“失眠(即肯定失眠),加起来为45.4%。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内容最丰富的调查。而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在同没有失眠症状的人相比,有失眠症状的患者更容易得忧郁症、焦虑症,或者酒精成瘾的危险性更高。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人群在逐年上升,做好失眠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150

主题

149

回帖

82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29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5: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中医学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现代中医学者大多认为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失眠症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但效应持续时间较短,而且患者往往因为怕疼及花费时间较长而无法坚持治疗,埋线疗法具有柔和而持久的针感效应,有研究证实其对穴位产生持续性的生理及生物学刺激可长达 20 d 或更长,受到临床工作者及患者的青睐,李滋平及杨廷辉等用埋线疗法治疗失眠取得满意疗效。

       俞募配穴法充分体现了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即阳病行阴,其治在腹募穴;从阳引阴即阴病行阳,其治在背俞穴。本研究针对失眠症病位主要在心的特点,选用心俞和巨阙为主穴,两穴合用为俞募配穴,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特点,从而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的最佳生理状态,针对失眠“阳不入阴,阴不含阳,神不守舍”的病机特点。在这两个穴位埋线治疗,既可以达到针灸治疗的效果,又可以发挥埋线疗法柔和而持久的针感效应,从而达到宁心安神的目的。另外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特点,心脾两虚加用脾俞以补益心脾,心胆气虚加用胆俞以补心壮胆,阴虚火旺加用肾俞以滋阴降火,肝郁化火加用肝俞以疏肝泻火,痰热内扰加用中脘以清热化痰。结果无论从提高睡眠率还是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总体改善均优于普通针刺组,说明俞募配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
      
      目前西医治疗失眠症主要依靠安眠药物为主,但由于副反应及药物依赖性等因素,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中医治疗,针灸疗法由于其安全无副反应且疗效好而备受患者青睐,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由于怕疼或时间关系无法坚持治疗,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寻求一种安全、简单、方便、经济、疗效佳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每次选 2~3 穴,最多不超过4 穴,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15 d 治疗 1 次,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容易被患者接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3 00:11 , Processed in 0.40833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