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01|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颈椎病

[复制链接]

106

主题

101

回帖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84
发表于 2015-4-17 16: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养生之道 于 2015-4-17 17:00 编辑

      “经筋”一词首见于《灵枢》经,明·张介宾指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盈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关节,联于肌肉,上于颈项,终于头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筋有刚柔,亦犹经之有络,纲之有纪,故手足项背,直行附骨之筋皆坚大,而胸腹头面支别横络之筋皆柔细也。但手足十二经之筋又各有不同者……”。可见经筋是古人运用当时解剖知识,以十二条运行力线为纲,对人体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经筋损伤与颈椎病发病关系
       经筋包括现代解剖学的肌学、韧带学诸多内容,当经筋损伤时,可引起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失稳,从而诱发颈椎病。维持颈椎动力平衡的肌力是保持颈椎姿势,曲度的必需条件,而颈椎旁经筋状态直接表现就是颈项不适,头颈姿势和颈曲度的改变。当经受风寒之邪、外力损伤或长期慢性劳损,使颈椎相关经筋损伤,如办公室工作者长期低头工作,使头颈处于屈曲,颈肌拉力增强,使颈椎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受到异常的牵拉,造成慢性劳损,同时,劳损又导致受损肌肉保护性痉挛,又加重肌力的平衡失调,失调的经筋进一步加重劳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破坏了颈椎的颈曲的正常生理弧度和颈椎的动静力平衡失调。《灵枢·经筋》中“手太阳之筋柄……绕肩胛引颈而病”就认识到颈项部经筋损伤而导致颈椎病。
       经筋在维持颈椎稳定中的作用
       颈椎的活动和稳定,除软骨、关节及椎间盘以外,起主要作用的实际上是颈椎旁的软组织——即经筋。正常人体颈椎稳定性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内原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接的韧带结构,维持静力平衡;二是外源性稳定主要为附着于颈椎的颈部肌肉,维持动力平衡。实际上,外源性稳定在某种意义上比内源性稳定要重要得多。失去内源性稳定,颈椎变化比较缓慢,而失去外源性稳定,脊柱即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有实验发现,在没有肌肉而只有韧带连接的脊柱上,当尾端不固定而头端固定时,头端负荷2.04 kg,脊柱即可侧弯,故所有外在和内在平衡必须依靠肌肉经筋调节和维持。经筋肌肉的作用是产生姿势性张力和产生运动,维系各椎体稳定于合适的位置,如姿势不当,平衡失调必将加大某一组肌肉的张力来保持和代偿,使其容易发生劳损,导致颈椎正常曲线的改变,颈椎持久地处于过屈状态,椎体受压,后韧带肌群被牵伸,会发生肌肉疲劳和平衡失调使颈椎的稳定性破坏。
       颈椎病中常见的经筋损伤和疼痛点
       颈项部经筋损伤表现
       上颈部经筋损伤即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其作用是使头作旋转和后仰动作。在环枕关节的前面有头前直肌,如这些肌群发生痉挛,能刺激、压迫枕下神经和椎动脉,可出现风池穴处明显压痛、头痛疼、偏头痛、枕后痛、目糊、眼眶痛及椎动脉供血不足等一系列症状。
      下颈部经筋损伤此肌群位于颈背部位,颈部至肩胛骨内侧部,有斜方肌、肩胛提肌、岗上肌,能使肩胛上提协助上肢上举,是一组抗重力的肌群,当上肢持重时及低头部,力量经此组肌肉传递于颈椎与这组肌肉的附着点上,久而久之可使颈椎受到牵压,肌肉附着点应力超重,出现枕外隆凸,上项线,上4个颈椎横突及肩胛骨内侧为多压疼,故低头部工作者与此肌群出现病态反应有密切关系。
       经筋损伤的表现特定压痛点
       颈椎横突压痛点以颈椎2,3,4横突最为多见,差不多90%以上患者有颈椎病患者可以找到压疼点,同时可有颈部头夹肌,颈夹肌的肌肉紧张,故临床上可见到上述颈椎横突出现压疼,此类病症可影响颈部活动,并可出现口干沫少,咽部异物感、项板、枕后头痛、耳鸣、偏头痛、目糊、目花、视力降低、眼眶痛。
       岗上肌、斜方肌上部压痛点岗上肌起始于岗上窝抵止于肱骨大结节。斜方肌上部起始于枕外隆凸及上项抵止于锁骨外1/3,肩峰及肩胛岗。此点的疼痛可向颈部放射,影响颈部活动;患侧颈部疼病板紧侧转受限,枕部头病,头胀、此处经压而病为斜方肌,重压而病为岗上肌,日久在风池穴处,可找到明显的压痛,同时可引起耳鸣、偏头痛、目糊,有的患者可出现一侧项背出汗或不出汗。
       肩胛提肌压痛点肩胛提肌起始于上4个颈椎横突抵于肩胛骨内侧角,此肩胛骨内多压病点按压时可感疼痛,放射到同侧颈项、前额甚至眼部,有的患者可向下放射于岗下肌直到下手部。颈项板紧痛,低头时疼痛加重,有许多病患者整个肩胛提肌可以出现肌紧张。肩胛骨内侧角的附着点处可以摸到条索状或泥沙状结节。
       岗下肌压痛点岗下肌起始于岗下窝抵于肱骨大结节。岗下肌出现压痛点是非常明显的,按压时患者可发现向上肢后侧小臂前外侧放射至小指,病程日久,也可出现手指麻木感,当消除岗下肌压痛点后,解除肌紧张,病患者可感手指麻木消失。
       背部菱形肌压痛点菱形肌起始于颈椎6,7和胸1~4棘突,抵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可在肩胛骨内缘的起止点找到压痛点。上肢用力时感疼痛加重,严重者肩胛骨活动可出现疼痛,疼痛可向胸前放射,引起胸闷,呼吸不畅,颈项强直,悬侧头后胀痛,还可向外向肩部放射痛。
       经筋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经筋包括现代解剖学的肌学,韧带学诸多内容:当经筋损伤时,可在上述组织内出现病理变化。除了临床症状可以帮助诊断外,影像方法也能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当颈项部经筋发生病变时,可出现解剖相对位置和形态改变:如当颈项部经筋损伤时,可以通过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当颈项部经筋损伤致颈椎小关节紊乱,在X片示颈椎棘突不是排在一条直线上,紊乱的小关节明显偏移。


106

主题

101

回帖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84
 楼主| 发表于 2015-4-17 16: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筋理论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
      从经筋分布可以看到,手三阴经、足三阳经都分别经过颈项部,手三阴经虽不直接通过颈项部,但其路线均出相应指端而交于背侧的手三阴经,间接与颈项发生联系。在临床治疗颈椎病过程中,不仅要对症处理结筋的特定病灶点。其次要依据经筋理论,循经辨证,纠正经筋痉挛而导致的颈椎关节的紊乱,用适当的手法或特定穴位松解病变及肌肉的痉挛与疼痛,使经通筋舒,从而纠正颈椎应力失稳,颈部经筋得到松解使异常应力消除后,颈椎的序列得以恢复正常,使椎动脉,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节的刺激与压迫随之改变,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8 09:03 , Processed in 0.47910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