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1|回复: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浮针治疗法

[复制链接]

82

主题

79

回帖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2
发表于 2016-2-17 17: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象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大60岁,最小22;病情最长15年,最短1;经腰椎CT检查确诊75例,其中L4/L5突出32例,L5/S1突出43;症状腰部痛45例,腿痛25例,两者均有30例。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及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于青壮年;③腰痛,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受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有肌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胜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X线摄片正位片可见脊柱侧弯,侧位片可见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CTMRI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髓核脱水,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加上较重的外伤或反复多次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硬化或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的综合征。
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症状,用手依次触诊腰部能部臀部腿部之压痛点,若疼痛范围模糊或较大则取疼痛区之中心区。找好压痛点后,做好标记并在压痛点外68cm处确定进针部位。常规消毒戴手套,常规消毒进针部位后,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以1525°角刺入皮下组织后推进针头至距压痛点标记处12cm处,以进针点为支点使浮针针体在皮下组织内做扇形扫扇动作,操作过程中无酸麻胀痛感,扫扇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疼痛不再减轻为止。结束扫扇后抽出针芯使硅胶软管留置于皮下,以创可贴固定。留置软管时间为24h,进针点勿沽水以防感染。隔日1次,最短1次,最长5次。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近乎消除,腰部活动功能改善。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临床痊愈37例,显效42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
典型病例:李某,女,50岁,20111130日就诊。1周前,弯腰搬重物后感右腰部疼痛,并向右臀部放射,当时未重视,未医治,1周来症状逐渐加重,自行服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症状稍有减轻,弯腰后症状加重。腰椎CT检查示L4/L5椎间盘向右膨出,跛行步态,右臀部环跳穴处压痛明显,第4腰椎棘突右侧竖脊肌痉挛压痛,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小于30°。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第4腰椎棘突旁右侧肌肉压痛点及右臀部压痛点,消毒后采用浮针疗法,在两个压痛点留置硅胶软管胶布固定。治疗结束后症状明显好转,腰部及臀部压痛点基本消失,弯腰活动基本不受限。第2天腰痛消失,随访1个月症状未复发。
   

82

主题

79

回帖

45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7: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腿痛”、“痹证”范畴,病机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阻络。治疗当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浮针操作不深入肌肉,只在皮下,像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名“浮针”。“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散步之所在。浮针作用于经络浅层,通过刺激皮部,振奋皮部之经气,通过“皮→络→经→腑→脏”经络传导通路,调整相应脏腑经络的功能,协调阴阳平衡促使气血运行通畅,以达到治病目的。治疗时应注意:①痛点定位必须准确。要多练习用触诊手法寻找痛点,明确其部位、性质、范围。②确定进针点部位。进针部位可以在压痛点的上、下、左、右,针尖不能进人或者超过压痛点,针尖距痛点标记处1一2cm为佳。要避开瘢痕、关节、血管。③进针和运针方法要正确。确保针刺人皮下组织,推进顺利,不要求酸麻胀痛感。以进针点为支点做扇形扫扇动作,扫扇动作要连续双手配合,以达催气功效。④针尖要直对压痛点不能偏斜。⑤最好留置硅胶软管于皮下组织,时间以24h为宜。⑥症状体征越重者治疗效果往往越明显。⑦掌握好适应症禁忌症。皮肤水肿或无明显皮下组织者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 16:07 , Processed in 0.47727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