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1|回复: 1

浮针配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11-7 14: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1-7 14:44 编辑

     摘要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走罐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口服,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 00%,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浮针结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优于盐酸阿米替林片,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 浮针疗法 扫散 走罐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 gia syndrome,FS)是一种以全身多处肌肉疼痛及发僵为主,伴有疲乏无力等多种症状的非关节性风湿病。该病病因不清,病机不明,故目前治疗尚无特殊有效的药物,只是使用抗抑郁药和消炎镇痛药。笔者采用浮针结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8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针灸科门诊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80例,按就诊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女33例,男7例;年龄22~5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9年。对照组40例,女34例,男6例;年龄23~52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①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包括身体的左、右侧,腰的上、下部及中轴(颈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部)同时疼痛。②压痛点:以拇指按压,压力为4 kg, 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疼痛。这18个(9对)压痛点部位分别是:枕骨下肌肉附着处,斜方肌上缘中点,第5至第7颈椎横突间隙的前面,冈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肱骨外上髁远端2 cm处,第2肋骨与软骨交界处外侧上缘、臀外上象限、臀肌前皱褶处,大粗隆后方,膝内侧脂肪垫关节褶皱线的近侧。同时满足上述2个条件即可诊断为FS。
       3 试验病例标准
       3. 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能坚持完成全程治疗,皮肤无破溃且无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及精神病者。
        3. 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不能坚持完成治疗;③有出血倾向;④皮肤有破溃;⑤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及精神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口服, 25 mg/次,3次/d,连服12 d。
       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走罐治疗。先嘱患者取俯卧位,使其充分暴露背部;接着选用长40 mm、粗0. 6 mm的一次性浮针,选取肩井穴(双)、环跳穴(双)为进针点,经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正对痛点呈15°~25°快速刺入,不得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然后右手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放倒针身,再运针(深度一般为25~35 mm),以拇指或中指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尖做扇形的扫散动作,扫散时间一般为2 min,次数约为200次。若扫散后疼痛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痛点的进针点,重新进针。进针完毕,抽出针芯,用创可贴贴附外露的软管套以固定,防止感染。留针时间通常为24h,隔天治疗1次, 3次为1个疗程。若1个疗程未愈,休息2 d再治疗1个疗程,最多2个疗程。第2天取出浮针后,选用中号玻璃火罐沿膀胱经的第1侧线(即脊柱旁开1. 5寸),从大杼至白环俞,施以缓慢柔和的走罐,以皮肤潮红、充血且患者能耐受为度,背部左右两侧均做,每次10 min,隔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疗效指数和压痛点数量来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A治疗前评分]×100%。痊愈:疗效指数≥85%,压痛点<4个。显效:疗效指数50% ~84%,压痛点减少>6个。有效:疗效指数20% ~49%,压痛点减少4~6个。无效:疗效指数<20%,压痛点减少≤3个。
       6
       两组疗效对比,经Ridit分析,u=4. 65,P<0. 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7
       纤维肌痛综合征属中医学“肌痹”范畴。其病因如《类证治裁 痹症》所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由此可见,该病的内因是人体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外因是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肌肉、筋络,留滞不去,使气血痹阻,日久则耗损阳气,阳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脉,导致血脉凝滞,不通则痛而发病。针对该病病因,治疗上应以通则不痛、祛邪外出为治则,以祛风除湿、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为治法,达到“邪去则正自安”的目的。
       浮针疗法是应用一次性浮针为治疗工具,在局限性疼痛周围的皮下组织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因针刺时不象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名“浮针疗法”。浮针刺入的部位是结缔组织,现有大量资料表明,结缔组织是一种能将生物电信号传送到身体各部分的半导体通讯网络,而浮针的镇痛是通过循经感传、引徕效应和趋病性循行来实现的。因浮针的扫散动作可以扩大治疗面积,其感传路线实际上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条带,有中心部和边缘区之分,中心部范围较细,约2 ~5 mm,针感稍弱而模糊,这恰好对应了纤维肌痛综合征疼痛面积广、病位较浅、多在肌肉处附着的特点。浮针疗法既保留了传统针灸镇痛疗效持久、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又克服了因传统针灸镇痛治疗次数多、针灸穴位多而易引起弯针、断针、滞针的缺点,且见效更快、复发率更低。穴位中肩井与环跳同属足少阳经,均为背部俞穴,肩井位于背部顶端,环跳位于背部下瑞,两穴共用,可使背部的气血运行首尾呼应,共奏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之效。
        走罐疗法的治病机制是通过机械负压刺激、温热作用,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消除病因,达到治病目的。该疗法通过使机体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以调节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组织的营养供给,提高免疫力,调节肌肉功能,缓解机体疼痛。由于走罐动作轻巧,力度适中,既不会损伤皮肤,又不会留下瘢痕或使伤口感染,且能缓解患者疼痛。足太阳膀胱经与肾经有属络和表里关系,太阳之经外连督脉,得肾元阳之资助、督脉阳气之扶持,故太阳为六阳中阳气最旺之经,古代医家有“太阳主表,总统营卫,为六经之藩篱”之说,且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位在肌表,好发于背部,易耗损阳气,故治疗时选取阳气最盛、循行于背部、其病主表的足太阳经。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4: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首选抗抑郁药盐酸阿米替林片。该药虽有Ib级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但却有口干、嗜睡、便秘、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心悸等副作用。浮针结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见效快,疗效优于西药,且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为治疗FS开辟了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9 06:26 , Processed in 0.52995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