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9|回复: 1

腕踝针疗法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复制链接]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8-8 15:23 编辑

摘要 目的:明确腕踝针疗法防治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腕踝针疗法及体针疗法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各30例,与西医常规治疗组30例进行临床效果与实验室检查的对比研究。结果:腕踝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腕踝针治疗组与体针治疗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腕踝针疗法能使血糖、血脂代谢得到改善,降低血液粘稠度,恢复周围神经细胞功能,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具有确切的效果。主题词 糖尿病/并发症 多神经根神经病/针灸疗法 腕踝针 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P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为糖尿病主要致残原因之一,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一5%,主要由血管病变和神经细胞代谢障碍引起。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损害,其次也可见到颅神经损害和脊髓损害、脑损害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以肢体末梢神经感觉障碍为主,起病缓慢,通常情况下,首先出现的是深部振动觉及位置觉减退,膝腿反射与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继之出现肢体麻木、针刺样、刀割样疼痛或紧压感,夜间症状加重,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病史较长者可累及运动神经,出现肌力减退。这种以肢体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称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又称为糖尿病多发性感觉性神经病变。我们运用腕踝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来自住院患者,均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发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符合WH01999年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腕踝针治疗组(I组)、体针治疗组(Ⅱ组)、常规治疗组(Ⅲ组)3组,每组30例。I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 3士12. 58)岁,病程6个月一12年,平均((5. 64士4. 77)年; Ⅱ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6—80岁,平均(61. 6士12. 08)岁,病程6个月一12年,平均(5. 49士4. 32)年; Ⅲ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7一78岁,平均(60. 8士11. 47)岁,病程6个月一12年,平均(5. 81 ±4. 38 )年。其中Ⅰ组气滞血瘀型21例,湿热浸淫型2例,寒凝血虚型7例;Ⅱ组气滞血瘀型24例,湿热浸淫型1例,寒凝血虚型5例;Ⅲ组气滞血瘀型20例,湿热浸淫型2例,寒凝血虚型8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与中医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钱肇仁等拟定的诊断标准。(1)肢体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沉重无力、麻木束缚感、自发性疼痛等。(2)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林兰辨证分型标准。(1)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以肢体疼痛为主,兼局部压痛,皮肤发紫,舌体有瘀斑,脉涩。(2)湿热浸淫型:肢体疼痛,手足心热,心中烦渴,舌红、苔黄腻,脉濡数。(3)寒凝血虚型:肢节疼痛.周身畏寒,手足发冷,色青,遇寒痛甚,或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细缓涩。2治疗及观察方法2. 1治疗方法:全部患者根据病情选择降糖药物(在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二甲双胍、拜糖苹等药物中选择),维持血糖基本平稳3个月以上,原用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药物停服2周以上,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Ⅰ组:采用腕踝针疗法。取穴:双上2、下2加对症取穴。上肢加上1、上4、上5,头部加上6,下肢内侧加下1、下2,膝部加下3,下肢外侧加下4、下5、下6。针法:按病区编号确定相同编号的进针点,针刺方向以针尖朝病端的原则,进针入皮下平刺约1一2寸,不要求有酸麻胀痛重热凉等感觉,可适当留针。具体进针、留针、出针等操作方法同体针的平刺法。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Ⅱ组采用体针疗法。取穴:采用局部取穴法与辨证取穴法,取三阴交、血海、太溪、曲池、阳陵泉;上肢: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环跳、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气滞血瘀型加行间、血海;湿热浸淫型加大椎、内关;寒凝血虚型加膈俞、脾俞、足三里,用灸法。针法: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Ⅲ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索B1、维生素B12等常规处理。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2.2主要症状积分观察方法1)肢体疼痛:0分:无疼痛;3分:有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6分:有明显疼痛,影响日常生活;8分:疼痛剧烈,难以忍受。(2)局部压痛:0分:无;2分:有。(3)肢端感觉异常:0分:无麻木现象;2分:时有麻术,不明显;4分:有明显麻木现象,能忍受;6分:有严重的麻木现象,不能忍受。(4)皮肤发冷、发紫:0分:无;3分:有。(5)腱反射减退:0分:无;3分:有。(6)多汗:0分:无;2分:有。(7)手足心热)分:无;2分:有。(8)腹胀;0分:无:2分:有。(9)乏力:0分:无明显乏力现象;1分:有乏力的感觉,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有明显的乏力感觉,生活能自理;3分:有严重的乏力感觉,生活不能自理。(10)舌体有瘀斑:。分:无;2分:有。(11)脉涩:0分:无;2分:有。各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减分率=(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2. 3检测指标:血糖、血脂、血流变、神经传导速度。其中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使用JD-4肌电图仪。2. 4统计学方法:结果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所有数据用PEMS2.0统计软件处理。3治疗结果3. 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减分率≥6 5%,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指标达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减分率达25%一64%,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基本达正常范围,未出现大幅波动;无效,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减分率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20: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4讨论
    腕踝针疗法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从而使神经细胞的代谢状况得到改善,功能得到恢复。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针灸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与原来的血糖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迷走神经一胰岛系统重新调节实现的。有实验证明,切断迷走神经,则针灸对胰岛素的这种调节作用消失,用普鲁卡因封闭穴位或肢体传入神经,则针灸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也消失。因此,针刺的这种特异作用有赖于神经反射弧结构和机能的完整以及在其影响下的胰岛、肾上腺、甲状腺的参与才可完成。
    腕踝针疗法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神经细胞的供血状况,从而使神经细胞得到修复,症状得到缓解。腕踝针疗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与改善脂肪代谢障碍有关。高胰岛素血症及低胰岛素血症都可导致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与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而腕踝针疗法可改善血清中血脂含量,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善动脉硬化程度,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管弹性,加速血流,改善微循环,使神经细胞缺血情况得到改善。
    糖尿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腕踝针疗法进针点少,操作简单,取穴在腕踝部,针刺只进入皮下,不会损伤大的血管和神经,基本上无危险。术中不追求酸、麻、胀、痛等感觉,很少出现晕针现象,患者易接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 20:14 , Processed in 0.91264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