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02|回复: 1

中药配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5-1-15 16: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1-15 16:28 编辑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侵犯神经根所致的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沿神经走向分布、疼痛剧烈的疱疹性皮肤病。该病同时累及皮肤和神经,沿皮损分布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灼热、麻木、针刺样疼痛,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甚至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用毫火针围点刺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皮肤门诊和针灸门诊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中“蛇串疮”诊断标准。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②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③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纳入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70岁之间;③体表有疱疹,出现疱疹在10 d之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包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④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⑤1个月内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⑥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估的患者。
       治疗方法:火针治疗
       取局部阿是穴(以最边缘疱疹为界,向外延伸1 cm)。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疱疹范围,皮肤消毒液消毒,先用乙醇灯将0.35 mm×25 mm针灸针烧红约一半针身,每隔1 cm快速点刺局部阿是穴(将其包围),再在围刺的范围内用毫火针每隔1 cm散在点刺,针刺深度3~5 mm,即刺即出针(每点刺1次烧针1次,重复操作)。特别在成簇的疱疹顶部点刺数下,用无菌棉签沾吸渗出的疱液。在就诊第1天行火针围点刺治疗后,分别在第2天、第3天,观察是否有新疱疹发出,如有新疹出现按上述方法操作,如果没有新疹,就要在第1天治疗的基础上,在已围刺的范围内看有没有点刺的疱疹或间隔超过了1 cm地方再用毫火针点刺。
药物治疗: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每次0.3 g,每日2次,饭前空腹服用。维生素B1片,每次10 mg,每日3次。于就诊第1天起开始服药,连服10 d。
火针注意事项:选择优良针具,注意烧针的火候。对于火针治疗中常见的意外情况如滞针、针体弯曲或折针、出血、感染、患者疼痛剧烈、晕针等情况,按照常规方法处理。
       疗效标准:依据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疼痛评分-治疗后疼痛评分)÷治疗前疼痛评分]×100%。痊愈:皮损基本消退,疼痛症状消失,改善>90%。显效:疼痛改善50%~89%。好转:疼痛改善20%~49%。无效:疼痛症状体征改善<20%。
        经治疗,41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27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有文献报道,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若未发病则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各种诱发因素的刺激作用下,可使之再次活动,生长繁殖,导致相应神经分布区的水疱疹和神经痛,发为带状疱疹。大多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随着年龄而增加。治疗上通常给予抗病毒治疗,盐酸伐昔洛韦片是一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可竞争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地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掺入病毒及宿主细胞DNA内从而导致病毒DNA延长的终止,但在治疗上存在医疗成本高、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等缺陷。炎性反应和组织皮损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和敏化,进一步导致中枢的高度兴奋性,从而易导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大量的研究证实,带状疱疹急性期发生严重的皮疹和疼痛、疱疹出现前有前驱性疼痛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的危险因素,这种因素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研究证实急性带状疱疹的周围神经、后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的神经纤维或细胞体丧失。P 物质也是一种神经源性炎性介质,在脊神经根炎性反应时,肥大细胞脱颗粒,可以促使其释放增加,直接刺激损伤区外周感受器,从而导致疼痛的易化和发生。P 物质在疼痛从周围组织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中是一个重要的化学递质,并且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 P 物质参与到疼痛中,而且在众多致痛因素中,P 物质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李久宏等的报道相同,而治疗后也保持这种趋势,说明 P 物质浓度与疼痛程度的一致性,即疼痛程度越重,P 物质浓度越高。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16: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火针疗法作为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至今己有数千年历史。早在《灵枢·官针》中即有“悴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带状疱疹多因风火之邪客于少阳、阳明经脉,或因湿毒之气留滞于太阴、阳明经络,或因情志内伤,肝胆火盛,阻滞经络,均可导致肌肤营卫壅滞,发为疱疹。热毒之症用火针治疗,符合《内经》“盛则泻之,宛陈者除之”的治疗原则。火针治疗主要以引毒外出,通络止痛,祛风散邪,清泻肝胆湿热为主,所以,带状疱疹早期用火针治疗,促进水疱吸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火针疗法仍是当前针灸临床的重要治疗手段,针灸学认为火针疗法具有扶正助阳、温通经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癖;软坚散结、消肿止痛;去腐排脓、生肌敛疮;祛邪引热、泻火解毒等诸多功效。国内的研究表明,带状疱疹急性期发生的皮疹越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越高,毫火针围点刺能快速地促进疱疹的干瘪、吸收,预防后遗痛的发生。毫火针围点刺治疗带状疱疹,有望能促进水疱吸收,缩短病程,能迅速缓解急性期的疼痛症状,减少疼痛 P 物质的释放,降低 P 物质的浓度,以避免脊髓神经后根超敏状态的产生,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8 10:33 , Processed in 0.14938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