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5|回复: 1

毫针配合火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5-1-26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1-26 15:26 编辑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软骨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该病不仅可引起疼痛,还可引起功能障碍或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KOA 在全球的患病率约为 6%,我国有报道的主要大城市临床患病率约在 10.3%~20.8%,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火针疗法治疗 KOA 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有研究表明,火针配合毫针治疗KOA的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现报告如下。
        KOA 患者均为我院针推康复科门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 1995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的 KOA 诊断标准。①近 1 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X 线摄片示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④年龄≥40 岁;⑤晨僵≤30 min;⑥有骨摩擦音。满足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可诊断为 KOA。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成骨性强直者;③严重功能障碍并有手术指征者;④急性关节损伤或并发有其他骨病如膝关节骨关节结核、肿瘤、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等不属于骨关节炎的患者;⑤有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手术治疗失败者;⑦观察期间病情突然加重或发生其他需要立即治疗的疾病,无法继续接受治疗而中途退出者,或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剔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的病例;②纳入后未能按照本研究对受试者的要求参与试验者。
       治疗方法:毫针+火针治疗
       ①毫针治疗:取梁丘、血海、鹤顶、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75%乙醇常规皮肤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膝眼穴以45°角斜刺,余穴直刺,针刺深度为0.5~1.2寸,针感以局部酸麻胀痛为度,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隔日 1 次,每星期治疗 3 次,4 星期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1 个疗程。
        ②火针治疗:毫针治疗结束后进行火针治疗。取梁丘、血海、鹤顶、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每次选取疼痛反应最强的 2~4 个穴位或阿是穴进行火针点刺。医者先用右手拇指找到压痛点或穴位并用指甲划“十”字标记,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屈曲 70°~90°,暴露膝关节,75%乙醇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持乙醇灯,右手以持毛笔姿势持 0.40 mm×35 mm 中粗火针,于乙醇灯火焰的外上 1/3 处,将火针加热至通红发白,然后对准穴位迅速进行垂直点刺,疾进疾出,点刺过程控制在 0.5 s 内,不留针,点刺深度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及患者体质灵活选择,深 0.3~0.5 cm。治疗结束后马上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若刺后有血液或积液流出,则用消毒干棉球擦拭、按压。隔日 1 次,每星期治疗 3次,4 星期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1 个疗程。
      经治疗,35例患者中,治愈0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
      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致残率,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KOA 属于中医学“骨痹”范畴,病位在膝,与肝、肾关系密切。中医学认为肝肾亏虚、筋骨衰惫是 KOA 的发病基础,风寒湿邪是其诱发因素。《张氏医通》:“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因此,膝关节疼痛主要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经络,留于肢体、筋骨、关节之间,局部气血运行受阻,痹阻不通所致,治疗在于散寒祛湿,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通过调节关节功能使其恢复正常活动。
       目前,KOA 的治疗原则仍以非药物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为主,其中非药物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针灸疗法作为传统的非药物疗法,因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火针疗法作为针灸疗法之一,在 KOA 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且疗效显著。火针疗法是将特制针具用火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腧穴或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古称燔针、焠针、烧针,始见于《内经》。《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由此可知火针对于“痹证”有其独特的疗效,清代周树冬将其疗效简单概括为“燔针即是火烧针,除痹祛寒效独尊”。火针兼具针和灸的双重作用,针刺可以通经驱邪,艾灸能够温阳散寒,二者有机结合故能温经通脉,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从而鼓动正气以达到活血通络、散寒除湿之功。因此对于痹证、寒证、经筋病及骨病,均能起到良好的祛瘀散寒止痛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火针可以有效改善 KOA 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功能。火针携高温直达病所,针体周围微小范围内病变组织被灼至炭化,粘连板滞的组织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液循环随之改善,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
       KOA 的取穴多以局部取穴为主,故本研究采用治疗本病常用的梁丘、血海、鹤顶、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进行治疗。梁丘为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郄穴,气血聚集之处,具有补气养血、活络通经之效;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具有补气养血、解痉止痛的功效;犊鼻可疏通经气,使气血流通,通而不痛,是治疗膝关节病的特效穴;三穴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与膝痛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也,是主血所生病者膝膑肿痛。”血海属脾经穴,具有活血养血祛风之功能,使筋脉得养,宗筋复健,关节流利;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又是八会穴,可舒筋活络;内膝眼、鹤顶为局部用穴,有祛风除湿、温经蠲痹之功效。取阿是穴为“以痛为腧”之意,有止痛、化瘀、舒筋骨之作用。诸穴合用,且又都位于膝部,加之火针火力集中、势强力猛、直至病所,热力透筋达骨,温通经脉,使气血充盈、筋骨得荣,共奏温经散寒、化湿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5: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毫针+火针治疗的疗效优势不仅体现在短期效应上,笔者通过采用 WOMAC 量表对患者进行了 1 个月和 3 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联合组的疗效可维持至少 3 个月,而火针组和毫针组均维持不到1个月,且在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联合组无论是评分还是变化趋势,均明显低于火针组和毫针组。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火针配合毫针疗法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单纯火针或毫针治疗。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证实临床经验性选用火针配合毫针治疗 KOA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较之单纯使用火针或毫针治疗,两者配合在对患者各项症状的改善及远期疗效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然而其疗效优势是否源于两种疗法协同作用的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通过本研究提示,在今后的临床决策中,更为适宜选用火针配合毫针对 KOA 进行治疗,由此提高疗效,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6 04:06 , Processed in 0.40229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