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3|回复: 1

面肌痉挛的火针治疗法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5-2-6 16: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笔者运用火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均符合《实用神经病学》中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88例;年龄24~62岁;病程7天一13年。
       治疗方法:采用火针治疗。主穴:翳风、下关、肝俞、太冲、照海;配穴:眼轮匝肌抽搐,加太阳、阳白、四白;口角肌肉抽搐,加颊车、地仓、承浆;颈阔肌肉抽搐,加完骨、风池、肩井。操作:在选好的腧穴上作常规消毒,然后涂上一薄层万花油,点燃酒精灯,右手持小号的贺氏火针,在酒精灯的外焰将火针烧至红白,迅速点刺人选好的腧穴(面部的腧穴刺人0.1-0.2cm,其他部位腧穴刺入0.2一0.3cm),然后迅速拔出,并用消毒的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最后涂上一层万花油。每3天1次,5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7天,共治疗3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有关文献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标准制定。痊愈:面肌痉挛完全消失。显效:面肌痉挛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有效:面肌痉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无效:病情无明显变化。
       经治疗,痊愈17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愈显率70.8%,总有效率为86.2%。
       病案举例:石某,女,45岁。患者以左侧口眼抽搐3年就诊。自诉3年前开始出现左侧眼部不自主抽搐,此后逐渐见左侧面部亦抽搐,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诊见:左侧口眼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抽搐,每以精神紧张、劳累时加剧,伴有耳鸣、失眠等不适,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眼睑瞤动。西医诊断:面肌痉挛。即以火针治疗。取穴:翳风、下关、太阳、阳白、四白、颊车、肝俞(双)、太冲(双)、照海(双)。在选好的腧穴上常规消毒,再涂上一薄层万花油,用小号的贺氏火针,烧至红白后疾刺入上述腧穴,然后迅速拔出,并用消毒的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涂上一层万花油。经1次治疗后,患者面肌抽搐次数明显减少,耳鸣消失。治疗l疗程后,面肌抽搐完全控制,耳鸣完全消失,失眠亦明显改善。巩固治疗1疗程后,诸症消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6: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发性面肌痉挛多在中年以后起病,以女性居多,为缓慢进展的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眼睑瞤动的范畴。多由于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火针具有温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用于治疗因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而致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引起的面肌痉挛,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故以局部穴位翳风、下关、太阳、颊车等穴以疏调局部的经气,并配肝经的原穴太冲、肝经背俞穴肝俞、肾经的照海以调补肝肾,养血熄风,从而标本兼治。本观察表明,火针治疗面肌痉挛与电针治疗疗效相近,但火针的显愈率更高,而且病程越短,面肌痉挛的范围越小,临床疗效越佳;反之,病程越长,范围越广,则疗效越差。
       在观察中笔者还发现,个别病例在首次火针治疗后,会出现“反跳”现象,即面肌痉挛会在短时间内加剧,故术前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在火针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火针针孔的护理,以防感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 04:38 , Processed in 0.43605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