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2|回复: 1

俞募配穴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67

回帖

155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8
发表于 2014-9-12 20: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法,针刺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采用胃镜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在1个疗程(4星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埋线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 埋线组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埋线组治疗能够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亦可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全面的改善及恢复。【关键词】俞募配穴;埋线;胃炎,萎缩性;穴位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y gastritis,CAG)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萎缩性病变。其病理变化多局限于胃黏膜层,病变实质主要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胃黏膜发生再生改造,最后可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并可伴有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组织学病变。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故治疗方面,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俞募配穴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根据诊断标准共纳入患者92例,病例均来自针灸科门诊、内科门诊,按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分别为俞募配穴埋线组与俞募配穴针刺组。埋线组47例,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18 &#161;&#171; 65岁,平均年龄(36 .74士3. 12)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5年,平均病程(486 .78士38 .47)天;具有合并症(包括胆囊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汁返流)患者19例。针刺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18一65岁,平均年龄(37. 13士3 17)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5年,平均(477. 13士34 .56)天;具有合并症(包括胆囊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汁返流)患者1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1 .2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5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制定。①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厌食、恶心及与进食有关的上腹部疼痛症状。②上腹部可有压痛,余无明显阳性体征。③内镜检查示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伴有上述症状体征并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者即可确诊。2治疗方法2.1取穴 两组选穴相同,均取中脘、胃俞、脾俞、章门、足三里。2.2埋线组 先将埋线针具备齐,并严格消毒,在埋线穴位作好标记,然后用2 5%碘酒消毒,75%乙醇脱碘。医者洗手,消毒,在标记处用普鲁卡因做皮内麻醉(麻醉前先作普鲁卡因皮试),使成1cm左右的局麻皮丘。镊取一段约0 8~1 cm已消毒好的羊肠线,放置于腰椎穿刺针套管的前端,从针尾插入尖端已磨平的针芯。医者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担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穿入皮肤,腰部及背部穴位在局部下方向上平刺,下肢穴位直刺,刺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于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线头不得外露,消毒针孔,外敷无菌敷料,胶布固定24 h。每星期治疗1次,共治疗10次,观察70天(10星期)。2.3针刺组 患者侧卧位,取0 .30 mm x 40 mm不锈钢毫针,与皮肤成90角刺入上述双侧穴位,视患者体质情况刺入约1.0~1 2寸,行提插捻转手法,使局部出现明显酸胀感为度。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采用连续波,频率1.3Hz、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 m in。每星期治疗2次,共治疗20次,观察70天(10星期)。2. 4观察项目在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的第10天分别进行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患者自我感觉(健康测评量表SF-36).、胃镜及胃电图检测。2.5观察时点 1个疗程(70天)结束后即进行疗效评价。2.6统计学方法检测结果使用SPSS11 5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R idit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3治疗效果3.1疗效标准参照2000年5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制定。临床治愈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和活检提示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少或消失。显效 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和活检提示黏膜慢性炎症减轻或好转;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度,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恢复正常或减轻2度。有效 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和活检提示黏膜慢性炎症减轻;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度,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减轻。无效 达不到有效标准或反而恶化者。3.2结果3 .2.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埋线组临床治愈率为34 .0%,明显优于针刺组20.0(P< 0 .05),临床总有效率埋线组为89.4%,针刺组为80.0%,经R idit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可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充血、水肿、糜烂、胆汁返流情况(P0.05,P0 .05)。两组疗效相比,在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充血、水肿、糜烂方面,以埋线组为优(P0 .05)。结果表明两组均可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菌感染率(P

8

主题

864

回帖

100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9-12 20: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4讨论
4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痞”范畴。《灵枢·厥痛篇第二十四》“厥心痛,腹胀满,……胃心痛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素问·经脉篇》“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历代医家对其病因多责之于饮食不洁、情志不畅、六浮内侵、脾胃虚弱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病机是升降失调,气机郁滞,病邪阻胃,正虚邪侵。其特点是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本虚标实。
4.2埋线穴位选择
治疗本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充分体现了《内经》中“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治疗思想,可延长刺激时间,使病所在较长的时间里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起到比针刺更好的疗效。
本课题所采用的穴位以俞募配穴为主,其应用根据有二,一是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或汇聚之处,与脏腑关系极为密切,既可反应脏腑的疾病,又可调节脏腑功能治疗脏腑病;二是遵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可见俞穴和募穴皆可调节脏腑之阴阳。主穴腑会中脘,重在和调胃腑,疏理阳明气机。中脘配胃俞,以助胃气之纳腐;肝胃不和之证则加肝俞配期门,以平抑肝气之冲逆,降逆和胃;脾胃虚弱之证则加章门配脾俞,以助脾气之运化,且中脘为八会穴之腑会,章门为八会穴之脏会,一穴相配,有调节脏腑阴阳气血之功;诸证皆配伍阳明下合穴足三里,“合治内腑”,更有助中焦健运,胃气顺降,可使脾胃积纳运健,化源不竭,生机不息。
4 .3临床疗效观察
通过临床观察,提示埋线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针刺组;同时,两组在治疗后均可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充血、水肿、糜烂、胆汁返流情况(P<0.05,P<0.01)以及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菌感染率(P < 0 .05, P <0.01);并且埋线组在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上腹部疼痛、噯气、恶心、嘈杂感和不适感等常见临床症状方面,均较针刺组为优(P<0 .05,P<0 .01)。
4. 4机理探讨
俞穴和募穴是脏腑之气疏通出入之处,故可反应脏腑生理功能的变化。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慢性萎缩性胃炎所选取的背俞穴相当或接近参与组成支配胃的交感神经节的部位,募穴处于胃部的体表投射区.,有丰富的肋间神经,其俞募穴与胃皆可通过脊神经节形成直接或间接的神经通路,表明俞募穴治疗胃部疾病具有相当广泛的神经体液学基础。当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植入俞募穴位时,通过植线时产生的多种刺激(局麻、针刺、放血等),抑制了炎症部位病理信息的传递,使病变处产生的劣性刺激传导(充血、水肿、糜烂)受阻,胃部的神经得到休息和整复;同时,植线后局部血管轻度扩张,改善了局部微循环组织缺血缺氧的病理状态,促进淋巴回流,使局部新陈代谢正常化,从而加快胃部炎症的吸收;另一方面,植入的羊肠线间接促进血中胃肠激素水平的提高,阻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从而使受损的胃黏膜得以系统修复。
本临床观察结果提示,俞募配穴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其疗效可能是在神经体液学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胃蠕动力,促进胃黏膜愈合,改善局部介质浓度变化而共同实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3 07:34 , Processed in 0.31922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