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4|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19

回帖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7
发表于 2015-5-27 16: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幻紫 于 2015-5-27 17:00 编辑

       脑卒中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据统计,目前其发病率为219/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死亡率116/10万,复发率41%,致残率高达8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偏瘫是脑卒中后最突出的后遗症,也是国内外医生感到很棘手的难题。针灸一直是治瘫的主要手段,也确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针灸对偏瘫的痉挛状态疗效明显差于治疗弛缓状态。究其原因,除了偏瘫的恢复过程有从弛缓状态到痉挛状态自然发展趋势外(即Brunnstrom六阶段论),主要是忽视了对两种状态治疗差异上作进一步探讨有关,即常把两者混同一起,概以“痿病”同治。弛缓状态即中医真正的“痿病”,肢体萎软无力,肌肉弛缓,甚或瘫痿,病位在“肌肉”,其治疗《素问·痿论》中已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针刺治疗大法,从古至今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而痉挛状态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筋肉拘急、屈伸不利,病位在筋,症状表现归属于经筋的病候,而不属十二正经的病候,对经筋病的治疗,《灵枢·经筋》、《灵枢·官针》中有“燔针”、“关刺”、“恢刺”的论述。老一辈针灸家陆瘦燕、陈必廉、李鼎等对偏瘫痉挛状态从经筋论治都曾有论述。
       中医有关弛级状态,痉李状态的认识
       偏瘫的弛缓状态即中医的“痿病”,《素问.痿论》提出了“痿璧”、“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命名和分类。(根据国标《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肉痿属弛缓状态,筋痿属痉挛状态)。《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关于治法,《素问.痿论》云:“帝日:……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日:“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引,故足不用也。”
      偏瘫的痉挛状态属中医“筋病”、“痉证”范畴。历代医家都有论述,《五十二病方分云:“痉,身伸而不能屈……筋挛难以伸。”《末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在于筋则屈不伸。”《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难经 二十九难》云:“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景岳全书》云:“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搐挛僵仆者,皆是此证,如中风之有此者……总属阴虚证。”可见痉挛、拘急可因风、寒、湿、阴虚及跷脉病变等引起,其病位主要在筋。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从经筋论治的认识
       关于经筋的分布、功能、病候及治疗特点
     《灵枢·经筋分将全身分属于手足六经,并与疾病治疗相联系,这是关于筋的集中论述。十一经筋是指与十二经脉相联系的筋肉系统,介于肌肤与经脉之问,并受着经脉的支配。经筋分布于外周、不人脏腑,一般从四肢末端上达头面躯干,有“起结聚布”的分布规律。如《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诸筋者,皆属于节。”即十一经筋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手足三阳之筋都到头目,手三阴之筋到胸隔,足三阴之筋到阴部。
       其功能,如《素问·痰论》所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主要是连接骨骼,联缀百骸,维络全身、职司冷节活动。
       经筋的病候,《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灵枢·经筋分对十二经筋的病候都有“转筋”、“筋急”、“不可屈伸”、“挛”、“痉”等描述。阴阳经筋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如《灵枢·经筋》:“寒则反折筋急”这与临床上偏瘫痉挛状态的病人每遇到无气变冷则加剧,天气变暖则缓解相符。李鼎认为经筋的病候主要表现在运动方面如局部或全身肌肉拘急、抽搐、强直等都属于经筋病的范畴。
        经筋病的治疗特点:取穴上要以痛为腑·如《灵枢·卫气失常》:“筋病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录枢·经筋》又日:‘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一延于经筋病的针刺方法,《灵枢·经筋》有“燔针劫刺”,《灵枢.官针》有“恢刺”、“关刺”、以治筋痹、拘挛关于各种针法的具休操作,老一辈针灸学者陆瘦燕、陈必廉、李鼎、陆寿康都曾有阐述关于经筋病的局部治疗与远道取穴配合,陈必廉、李鼎等将个人的临床休会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有关经筋的近期报道
       近几年有关从经筋论治的报道较少,刘金洪将经筋的分布、生理功能、治疗原则作了系统整理。黄敬伟的《经筋疗法》一书,创立了“筋结点”、“经筋查灶法”,以“病灶为腧”。采用“手法、针刺、拔罐、辅助疗法”的四联疗法手段,治疗有关疑难病证,收效显著。薛立功将九针中的长针与圆针结合制成长圆针,在分肉、尽筋、骨膜处行关刺、恢刺法,治疗经筋损伤效果显著李春梅等按十二经筋的走向,进行排刺,对肢体痉挛、面肌痉挛、足内翻等效果满意。李玉华运用关刺、恢刺法治疗筋脉拘急者,有效率较治疗弛缓状态高而易愈。


115

主题

119

回帖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7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6: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筋刺法方案:基于以上论述,综合恢刺、关刺、燔针劫刺法,形成经筋刺法
      取穴:主穴:在痉挛状态患侧各关节即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附近的肌腱两侧找压痛点,以痛为腧。
      配穴:头维、颌厌(手二阳经筋之结);膻中、中庭(手二阴经筋之结);颧髎、巨髎(足三阳经筋之结少;会阴(足三阴经筋之结);照海、申脉(八脉交会穴),
      刺法:①主穴:取穴后,直刺或斜刺进针,并且进针深,直达骨膜、大幅度捻转提插,得气后,顺肌膜走向一前一后行透刺,并反复提插捻转,针感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不引起关节痉挛缩为度。②配穴:平补平泻。
      原则:根据临床实际,病人能忍受、操作方便的原则,综合燔针劫刺中“以痛为腧”,恢刺中的“直刺傍之”,关刺中的“直刺左右,尽筋上”而成经筋刺法。以达舒筋活络、缓解拘挛即“恢筋急”的目的。以十几经筋所结之处的腧穴为配穴,局部与远道相配合,以达近期与长期疗效的相互巩固之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8 10:36 , Processed in 0.41811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