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6|回复: 1

背肌筋膜炎的浮针治疗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113

回帖

64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2
发表于 2015-8-20 15: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岁月如歌 于 2015-8-20 15:47 编辑

       背肌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背部酸痛、压痛、肌肉僵硬板紧、背部有沉重感的临床常见病症其疼痛发病常与天气变化有关。笔者采用刮痧与浮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诊断依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9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①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②多发于老年人,好发于两肩胛之间,尤以体力劳动者为多见;③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④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脊肌行走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背部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治疗方法:对所选病例均停用与治疗该病相关的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暴露患部皮肤,皮肤及刮痧板常规消毒,用消毒棉棒蘸取刮痧介质(藏红花油与20%的甘油混合液)均匀涂于患部,医者右手持刮痧板与皮肤成45°角,沿着背部两肩胛骨的内侧区域,重点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一、二侧线进行刮拭,从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序进行操作,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线、压痛点、条索状物处要重刮、多刮,刮拭面尽量拉长,点线面三者兼顾,点是刺激穴位,线是经脉循行线,面是作用皮部。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使刮拭的作用力传达到深层组织,而不是仅在皮肤表面进行摩擦。患处可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点,重者呈斑片状,触之略有阻碍感或隆突感,这就是所说的“痧”。一般第1次出现的痧较多,随着病情减轻,痧也逐渐减少,2~3天后可自行消退。一般隔1日治疗1次,每次约20分钟,初次手法不宜太重,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刮至患者自觉背部有温热感为佳,5次为一疗程。若刮痧与浮针灸同时治疗时,先进行刮痧,然后进行浮针治疗。
       浮针疗法做完刮痧疗法后再进行浮针疗法治疗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压检查寻找患者背部的压痛点,并用医用记号笔做痛点定位记号,在正对脊柱方向远离压痛点60一70毫米设定浮针扎入点;用消毒棉棒蘸取碘酒和酒精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3次,采用候国文主任医师研制的一次性无菌新浮针进行治疗。要点:严格按候氏浮针疗法进行操作治疗即背部进针深度不宜太深呈35°进针,以免伤及腔内脏器,浮针扎入肌肉后退至皮下,浮针正对脊柱方向做运针扫散3分钟,扫散时,在患者痛点周围进行轻缓的按揉,治疗后留针24小时并嘱患者针眼处保持干燥清洁,待第二天取针进一步确认疗效。效果:患者一般经~次治疗在3分钟内疼痛点消失,达到了针到痛除的神奇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好转: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无效:症状无改善。
       经治疗,50例患者中,治愈48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张某,男,43岁,2011年3月18日初诊。背部酸痛.有板紧感、僵硬感,长期伏案工作,自觉背部有束带紧箍感,3天前因打篮球出汗使症状加重,夜间疼痛,翻身受限,自服筋骨痛、芬必得并接受推拿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查胛骨内上角、肩胛骨内缘压痛,局部有痛性条索、肺俞穴压痛。给予患处刮痧治疗20分钟疼痛点出痧,然后按上法用浮针治疗3次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背肌筋膜炎是由于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因引起人体肩背部组织、筋膜、肌膜、肌腱、韧带种非特异炎症性的病变。临床以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症状为主。本病属于痹症范畴。刮痧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古老的非药物自然医疗保健方法,是应用光滑的硬物痧板在人体表面特定的部位,反复进行刮、挤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出现瘀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络脉,改善气血流通状态.使腠理开泄,疏通经络,排毒祛瘀,达到宣通气血、扶正祛邪、排泄瘀毒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痧是皮肤或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的一种自家溶血现象,易出现在经络不通畅、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它不同于外伤瘀血肿胀。相反,刮痧可使经络通畅,瘀血肿胀吸收加快,疼痛减轻或消失。刮痧治病的机制在于对皮部的特定部位给予适当的刮拭,刮拭局部的皮肤、肌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使局部的血液、淋巴液循环增强,局部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可促进新陈代谢使血管的紧张度与黏膜的渗透性得到改善。所以刮痧治疗能明显降低疼痛、压痛,缩小条索状物。刮痧时加刮痧介质,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刮痧的阻力,方便刮拭;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患者皮肤避免刮伤,同时刮痧介质中添加的药物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针具在局限性疼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治疗的一种针刺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浮针疗法的特点: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②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③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④安全无副作用,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甚至因为是针体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原因,传统针灸引起的断针、弯针、滞针现象不复存在,晕针现象也比传统针刺疗法更少发生。⑤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对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副癌综合症),远期疗效不是很理想,然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痛万法。⑥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⑦费用低,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要比传统针灸疗法多,但总体上要节省费用。⑧因为操作时间短,浮针疗法的操作对室内的温度要求较低,在寒冷的天气里比传统针灸有优势。
       针灸疗法   现代医学认为针刺局部可以促进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渗出物和致痛物质的吸收,缓解疼痛。针刺治疗能够刺激脑啡肽的释放,提高机体的耐受性,使致病因子及早清除,促进组织修复,同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性细胞及淋巴细胞在损伤部位聚集,有利于损伤的修复。针刺皮部的特定部位,刺激了局部的神经感受器,加强了神经纤维活动,减弱了传人的细神经纤维活动,从抑制了痛觉的传导。所以针刺风门、肺俞、曲垣、风、胛缝穴、压痛点、条索状结节可抑制疼痛中枢,到止痛的目的。艾灸疗法的实质是一种辐射作用,艾条在燃的过程中辐射出的近红外线,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可直接作用到人体的较深部位,影响组织细胞的化代谢及神经系统功能,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有镇痛作用。


116

主题

113

回帖

64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2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5: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疗组采用刮痧、浮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例,有效率100%,且治疗后疼痛评分压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由此说明,本治疗方法具高效镇痛、舒筋活血、消瘀散结作用,可调整神经系统及细胞的功能,扶正祛邪,达到气血通畅、阴阳平衡、疾病痊愈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4:14 , Processed in 0.14500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