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3|回复: 1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经筋治疗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14

回帖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37
发表于 2015-9-18 16: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冰儿 于 2015-9-18 16:54 编辑

       脑卒中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在脑卒中的恢复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痉挛性瘫痪就是其中的一个病理变化,其临床主要表现拘挛疼痛麻木肿胀等,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后遗症状,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我科采用经筋排刺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向大家汇报如下。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的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然后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肢体痉挛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的《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痉挛的诊断要点:①当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时,遭受到较大的阻力,如果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会达到关节僵直的程度。②在痉挛的部位会产生疼痛,如果患者的肢体长久地处于痉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改善,则相应部位的肌肉和肌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挛缩。③在出现痉挛的肢体,其腱反射亢进。④由于痉挛的存在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45~75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③痉挛程度按MAS分级(ModifiedAshworthScale)1~3 级且 Brunstrom 分级Ⅱ~Ⅴ级;④病程6个月内;⑤受试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的疾病处于急性期,病情尚没有稳定,或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的患者;②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如心肝肾疾病,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患者;③在近期曾持续服用镇静药物及肌肉松弛剂的患者。
        剔除及脱落标准:①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按照预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②患者没有按照约定的治疗时间进行治疗;③在接受本方案治疗的同时,由于某些原因,使得患者又使用了其他药物或手段进行治疗,对治疗的效果无法判断。
       患者年龄56~78 岁,平均(72.3±2.3)岁;病程28~154 d,平均(95±12.13)d;脑梗死48例,脑出血4例。
       治疗方法:以经筋排刺法进行治疗。选取手足三阳经穴连线进行治疗。上肢肘内收性痉挛:取穴手阳明经肩髃至曲池连线;手少阳经天髎至天井连线;手太阳经肩中俞至秉风、小海连线;腕内收性痉挛:取穴手阳明经曲池至阳溪连线;手少阳经四渎至阳池连线;手太阳经支正至后溪连线。下肢痉挛:取穴足阳明经髀关至足三里、解溪连线;足少阳经风市至阳陵泉、丘墟、侠溪连线;足太阳经飞扬至束骨连线。在3条阳经的穴位连线上,每隔1~2寸刺入1针,沿经脉走行排列。针刺手法:选用华佗牌0.35×40毫针,垂直刺入,刺入肌腱层为宜,施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的提插捻转补法手法,行针1min,每次留针40 min,出针前再行针1次。根据病情特点可同时选取3条经脉针刺或选取一组轮流针刺。每天治疗2次,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在本研究中,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我们采用的标准是《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的相关标准:①基本痊愈: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其前者减少≥90%,后者0级。②显效: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其前者减少 46%~89%,后者1~3级。③有效: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其减少18%~45%。④无效: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其减少18%。
       经治疗,5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1例,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5%。
       偏瘫痉挛状态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发病率高达80%。多出现在卒中后数天至数周。临床主要表现为手指屈伸困难,上肢屈曲及上肢内旋等。本病属中医学“中风”“筋痹”范畴。《灵枢·经筋》云:“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弛纵不收。”《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为筋痹。”此说明了经筋功能失常是导致痹证的重要原因。



115

主题

114

回帖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37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6: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风后遗症以痉挛性瘫痪为表现的病症,其病位在筋,治疗多以痛为腧。病在筋,调之筋。本组治疗即以经筋排刺法为主。排刺是指在治疗部位按照一定的取穴规律以一定的相对密集的间距取穴针刺使之排列成行的多针刺法,形象地称之为排刺。其取穴可以一条经脉的巡行或多条经脉的巡行路线进行针刺。特别是寻找肌肉经筋的挛缩筋结点及萎缩凹陷处下针。对筋结处,可垂直经筋走行方向针刺有解结止挛的作用。在萎缩凹陷处,则平行经筋走行方向针刺可起到起萎壮肌的作用。其特点是治疗范围大、刺激量大,更有催经走气的作用。临床上经络感传现象明显较普通针刺多见。排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多见。一般用于治疗经筋病,以局部治疗为主。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均取手足三阳经穴,补阳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本,从而改变阳缓阴急,使阴阳趋于平衡。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采取排刺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就是受杨继洲“宁失其穴毋失其经”论述的启迪,我们认为,腧穴是经气聚集输注于体表的部分,经脉(络)是经气走行的通路。目前临床常用的毫针刺不光可以刺激输注于体表的经穴,同样可以通过适当的深刺,刺激到经气走行的经脉。这样不仅发挥了腧穴的主治作用,更激发了作为腧穴的载体,经络的治疗作用。增加了刺激范围,从点到线甚至到面,扩大了治疗范围,充分发挥了经络整体的治疗作用。针刺取穴要做到“不失其穴,毋失其经”。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6:00 , Processed in 0.44450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