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7|回复: 1

经筋疗法配合腹部按摩治疗面瘫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14

回帖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37
发表于 2015-11-17 16: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冰儿 于 2015-11-17 16:51 编辑

       周围性面瘫属于祖国医学“口眼歪斜”、“歪嘴风”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本病。本病发病较急,多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于几小时内达到高峰,部分病人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的轻度疼痛数日即消失,或压迫神经产生不适感觉。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面、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针灸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仍然会有后遗症的出现。
       病例均为中医科针灸门诊就诊患者,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 21天。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根据《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指南》(第二版)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拟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感冒受寒史,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低,鼓气或吹哨时漏气;病变在茎乳孔以上,影响鼓索神经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病变在镫骨神经上方时,可伴有听觉障碍,病变在膝状神经节,除有上述症状外,还有外耳道与耳廓的疱疹及感觉障碍;无其他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究会推荐的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评定标准决定。痊愈:面部外观、运动功能恢复正常,H-B面神经功能评定分级为Ⅰ和Ⅱ。显效:仔细观察才能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上额运动中等,眼轻微用力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H-B面神经功能评估分级为Ⅲ。有效: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半侧面肌痉挛。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用力可移动口角,口明显不对称,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为Ⅳ。无效:上额不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H-B评估分级为Ⅴ和Ⅵ。
       治疗方法:针灸治疗  根据经筋辨证在头颈部寻找经筋病灶点。主穴:阳白次(眉中上一寸左右压痛点额肌上方)、风池次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压痛点)、完骨次 (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压痛点)、颞部阿是穴(在颞部肌肉压痛点)、枕骨上下相线阿是穴(在后项部,当枕外隆凸旁压痛点)、迎香次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压痛点)、胸锁乳突肌阿是穴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上压痛点)。治疗方法:嘱患者平躺全身放松,寻找压痛点并做好标记。常规进针,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针具:0.35mm×40mm毫针。
       腹部按摩   操作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医生站立在患者一侧,用双手除拇指以外四指并拢,双手叠加按经脉巡行按摩腹部穴位,以任脉、脾经、胃经为主。按摩时间不少于15分钟,意在调脏腑,扶正祛邪而达通经脉养气血之作用。
      38例患者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痊愈3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张某,女,19岁,学生。2013年5月 10日初诊。主诉:右口眼歪斜2天。现病史:2天前开窗睡觉,不慎受凉,次日晨起刷牙觉右口角漏水,右眼流泪,同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歪向左侧,右耳后部胀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诊断:周围性面瘫。治疗:按上法治疗10次后,症状明显好转,再3次,面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纵观历代医家对面瘫的病机认识都是以经筋病变为主。《灵枢·经筋》篇记载:“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灵枢》指出:“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口?唇胗。”“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指出:“湿热不攘,大筋跧短,小筋弛长,跧短为拘,弛长为痿。”通过以上我们可以认为,经筋为病主要有筋急、筋纵两方面体现。临床可见眼睑下垂、口角歪斜、肢体瘫痪,阳痿等。比如:“足阳明之筋……其病……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口㖞候》说:“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㖞僻。”又 《妇人杂病门·偏风口㖞候》说:“偏风口㖞,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故令口僻也。”《小儿杂病门·中风口㖞邪僻候》说:“小儿中风,口㖞邪僻,是风入于颔颊之筋故也。”以上可以看出古代医家认为面瘫之病主要是经筋的病变,经筋的急、纵所引起。
       谢睿等认为大拇指指腹顺着经筋的走行多按压,会发现压痛点多集中在咬肌、上提唇肌、颧肌、大皱眉肌、额肌等肌筋处。李欣明等认为足阳明经筋与周围性面瘫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足阳明经筋,夹口旁,会合于鼻旁颧部,向下结于鼻,上方并合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成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成为“目下纲” (下睑)。因此,从足阳明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即可看出,此经筋病变应为“卒口僻”的病位。所以在面部经筋的循行线上寻找病灶点来治疗面瘫是非常疗之有效的方法。



115

主题

114

回帖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3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6: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在腹部进行推拿来调理脾胃脏腑来扶正以祛邪。刘晓婷、董宝强等认为腹部是全身气血的集聚地,且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调节腹部可以使气血经络通畅,脏腑功能旺盛,从而可以调节疾病。
      循经筋病灶点的治疗再加上腹部的调理按摩,既有局部疏通祛邪,又有全身整体的补益气血,调理脏腑功能,扶正气的功能,两者相辅相成,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临床治疗中也能非常有效的提高面瘫康复的时间和治愈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7:11 , Processed in 0.94875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