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9|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肩胛下肌损伤

[复制链接]

83

主题

88

回帖

47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75
发表于 2016-2-18 16: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百草堂 于 2016-2-18 16:54 编辑

       患者年龄16-75岁,平均46;病程1月至20年不等,平均10;外伤史或劳损史24例,肩胛部感受潮湿寒冷史者5例,无明显原因者7;急性发病者10例,性发病者28例。
       症状、体征:肩胛骨内酸痛较重为主者28例,伴肩胛区酸痛者17例,伴肩关节内收、内旋疼痛者6例。查体:肩胛下肌止点肱骨小结节处压痛者16;用手指沿肩胛骨内侧缘向前外侧抠压,肩胛面的肋面压痛者34;肩关节内收、内旋抗阻力试验阳性者31例。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经做肩关节及胸部CR片检查,排除了胸部肿瘤等疾病。
肩胛下肌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单独发作,也多见并发于肩关节周围炎,因该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腹侧面,位置隐蔽,各种治疗方法不易到达病变部位,故肩胛下肌的损伤常被忽略,造成该病迁延不愈而成慢性,故寻求一种最佳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治疗方法:经筋手法操作
          治疗原则:舒经活血,通络止痛。施术部位:患者肩前部肩胛下肌止点肱骨小结节处、肩胛骨周缘、肩胛骨背侧面及局部压痛点。手法组成:揉法、㨰法、弹拨法、按法。操作:1)患者仰卧位,在肩前部行揉法、弹拨法约5 min,力度要柔和,有渗透性;2)患者俯卧位,医者在患者的肩胛骨背侧面行揉法、㨰法5 min,遇到压痛明显处或皮下有硬结或条索处,用力多按一会儿,手下感觉光滑、疏松时可停止操作。接下来让患者额头枕于健侧前臂,患侧上肢尽力后背,此时患侧肩胛骨内侧缘上翘,与背部冠状面呈约20°的夹角,此时可用拇指在此夹角处行弹拨手法2-3 min ;3)术者双手掌重叠,掌根吸附患侧肩胛骨背侧面上,用力从上往下,由里向外推揉肩胛骨,充分牵拉松解肩胛骨2-3 min
       针刀操作:患者俯卧位,额头枕于健侧上肢,暴露患侧肩胛骨内缘,患肢尽力后背向上摸,使肩胛骨脊柱缘后翘。在此位置寻找压痛点,定1-3个治疗点,医者左手拇指按在肩押骨内缝,右手持针刀,刀口线紧贴肩胛骨内侧下缘,针尖斜向外上方,斜刺人皮肤至骨面,摸索进至肩胛骨下窝,纵行剥离2--3下,出针。起针后,适度外旋患侧肩关节,后背患肢,目的是把没有松解的粘连进一步松解。如肩胛下肌止点脸骨小结节处疼痛剧烈,牵扯痛明显,可在此处常规松解2--3下。术毕,屈肘,上肢被动过度外旋几下。
       注意事项:肩胛下肌与肋骨相邻,一定要掌握好局部的解剖关系,针刀紧贴肩胛骨内侧面操纵,以免引气胸。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过劳后仍有轻微疼痛不舒。好转: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未能完全缓解。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好转或加重。
       经2月至2年的随诊,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痊愈32例,占84.21 %;显效4例,占11%;好转1例,占2.4%;无效1例,占2.4%。总有效率97.6%
       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的腹侧面,主要使肩胛骨内收、内旋,对肩胛骨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生活中因长期劳累,肩背部长时间处于一种被动牵拉状态,造成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不通,经筋失于濡养,此时若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肩背部经脉而发为本病。加之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改变,长期伏案工作,电脑前被动体位等因素,导致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该病。
中医学中并无“肩胛下肌损伤”术语,但对于症状的描述却历史久远。有类似的“肩胛周痹”“锁肩风”等的不同描述,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素问·痹论篇》中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认为痹证的发生与外邪有关。《灵枢·经脉》篇中记载,手三阳经的循行路线均经过颈肩部,且有“气虚则肩背痛”“是主液所生病者,···肩臑肘壁外后廉痛”的描述,提示经络本身的疾病也可引起肩背痛,这些皆为“肩胛下肌损
伤”的循经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医宗金鉴》指出肩背痛有气虚、血虚、经络气滞及兼风、痰等各种不同的症候。《素问·玉机真藏论篇》指出“今风寒客于人……当是之时,可烫熨及火灸刺而方之”。提出了肩痹的治疗方法与手段,为我们今天的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体的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与筋肉的连属部分,受经络气血的濡养。《素问·皮部论篇》:“寒则筋骨痛,热则筋驰骨消。”肩胛下肌损伤多因营卫虚弱、筋骨衰退、感受风寒湿邪、慢性劳损,或因习惯性姿势,使筋脉受压或牵拉,气血阻滞以致局部疼痛,功能障碍而发病,故属于十二经筋病的证候。

83

主题

88

回帖

47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7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6: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肩胛下肌损伤实际上是该肌所在区域的筋肉组织的病变,临床手法及治疗上的选择,应辨明病变与所属的哪些经筋相关是治疗的关键。手三阳经筋分别循于肩臂的前缘,中线和后缘,根据患者的阳性反应点,确定病灶所属的经筋,取其相应病灶进行治疗。对于肩关节活动障碍者,可用针刀在其粘连部进行松解剥离,以解除经筋之间的粘连,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手阳明经筋上经上臂外侧,结于肩孟部,分出支经绕肩胛、夹脊,直行的经筋从肩盂上走颈;手太阳经筋,其分支走肘后侧,向上绕肩脚部,沿颈旁出走太阳经筋的前方;手少阳经筋向上绕行于上臂外侧,上循肩部,走到颈部会和于手太阳经筋。由此可见,手三阳经筋皆循行于肩部,“诸筋者,皆属于节”,因经筋起着约束骨骼、活动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故在手三阳经筋上行手法治疗,可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症状和关节功能。

    针刀能对损伤的肩胛下肌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松解剥离,解除病变部位的压迫症状,恢复其动态平衡,达到止痛、吸收炎症及松解粘连的功效。故经筋手法配合针刀治疗优势互补,能很好的缓解肩胛下肌及周围组织病变。所以该方法疗效好,病程短,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6:35 , Processed in 0.65078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