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5|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

[复制链接]

87

主题

90

回帖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9
发表于 2016-3-4 16: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者均来自医院针灸科,年龄最大65岁,最小30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3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公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出血和脑梗死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姿势异常、功能障碍。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配合治疗:③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呈痉挛性肌张力亢进和腱反射亢进,引出或不引出病理征;④年龄在30-70岁之间,病程在两周间内;⑤近期未服用过中西镇静药及肌肉松弛药;⑥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中风后痉挛性状态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姿势异常,甚至关节挛缩、异常运动模式出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积极有效地控制肌痉挛,防止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及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治疗的主要目的。
治疗方法:选取患侧上肢肩、肘关节部位的手之阴阳经筋循行所经过的经筋结点:肱三头肌长头止于肩胛骨盂下结节点(肩结点1),肱三头肌内侧头止于桡神经沟内下方点(肩结点2)、尺骨鹰嘴上1寸一肱三头止点(肘结点1)、肱三头肌内侧头一肱骨内上髁点(肘结点2);肱二头肌长头止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点 (肩结点3)、肱二头肌短头止于肩胛骨喙突点(肩结点4)、肱二头肌肌腱点一相当于尺泽或曲泽穴(肘结点3)。方法: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采用30号1. 5寸毫针针刺,主动肌上的经筋结点采取雀啄泻法针刺,待出现强烈针感后,将针退出至皮下;拮抗肌上的经筋结点采取烧山火补法针刺,不留针。针后被动伸展患侧肘关节至可耐受的程度,嘱家属轻压患者患侧腕部,以维持患侧肘关节伸展的角度。上述操作连续操作3遍,每日一次,治疗6天后间隔一天,4周为一个疗程。
检侧方法:
肌电图F波
    参与研究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在我院肌电室做肌电F波测定。
    方法:病人平卧位,暴露被测试部位,用酒精擦净腕部皮肤。采用丹麦产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F波检测,将刺激电极置于相应的检测部位,刺激强度为闭刺激的120%,刺激频率为2Hz,电流脉宽为0. 2ms,时程为5ms,灵敏度为2mV,连续20次超强刺激,连续记录20组,观察F波出现情况,观测参数包括波幅、时限。
Ashworth痉挛量表法
    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分。
方法:根据Ashworth痉挛量表的评分标准,按被动活动关节牵拉痉挛肌的阻力出现时间及强度,把关节痉挛的程度从0-N分为6个等级。0级为肌张力正常;I级和I+级为轻度痉挛;II级为中度痉挛;m级和N级为重度痉挛。
判定标准:痊愈:肌张力达0级;显效:降低2级以上肌张力;有效:降低1级以上肌张力;好转:降低半级以上肌张力;无效:肌张力较治疗前无好转。
经治疗,30例患者中,痊愈0例,显效20例,有效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3.3%。
中风痉挛性瘫痪主要表现为筋肉拘急、肢体痉挛、屈伸不利。中医属于“经筋病”范畴,《灵枢·经筋》曰:“其病者,支转筋痛”,其病机为肢体经筋阴阳失调,正如《难经》云:“阳缓而阴急”、“阴缓而阳急”。依据经筋理论“病在筋,调之筋”。肩结点1.肩结点2、肘结点1、肘结点2在上肢外侧属阳;肩结点3、肩结点4、肘结点3在上肢内侧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笔者同时选用上肢内侧、外侧的经筋结点,阴阳并治,阳筋采取补法、阴筋采取雀啄泻法针刺治疗,可调节肢体的阴阳经筋平衡,缓解肘部痉挛。


87

主题

90

回帖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9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16: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风后肢体痉挛是由于牵张反射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后,处于亢进状态,导致肌张力增高及肌协调异常。脑卒中后由于中枢运动抑制系统失调,肢体肌梭内的螺旋状感受器对肌肉牵张极为敏感,当肌肉受到被动牵拉时,感受器的传入纤维将冲动传入脊髓,与前角a及Y神经元构成兴奋性突触,导致运动神经元环路兴奋性增强,使a运动神经元和Y运动神经元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失衡,造成Y运动神经元占优势,下运动神经元功能过度释放,出现肌肉痉挛或过度活跃;同时冲动引起前角发出侧枝神经兴奋,抑制拮抗运动神经元,抑制拮抗肌收缩,导致肌肉活动失衡。根据现代康复学原理,在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中,应以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为重点,即注重强化上肢伸肌、下肢屈肌运动,拮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运动,协调和平衡主动肌和拮抗肌之肌张力,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和控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通过雀啄法针刺主动肌肱二头肌上筋结点可能抑制肌梭内感受器的牵张的敏感性,或梭肌内的传入纤维,调节a运动神经元一Y运动神经元环路,使a运动神经元和Y运动神经元互相制约、互相作用达到平衡,抑制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使其传出的冲动强度减弱,从而使牵张反射降低,缓解痉挛。补法针刺拮抗肌肪三头肌上筋结点,通过本体感觉神经启动牵张反射引起相应的拮抗肌收缩,抑制痉挛侧亢进的肌张力增高,从而达到抑制痉挛的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4:14 , Processed in 0.42242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