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1|回复: 1

腹部术后胃肠运动的调理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6-5-28 16: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者均来自医院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病房。符合以下纳入标准:腹腔术后未排气的患者,意识清晰,理解能力可,接受并配合完成研究过程。

      排除标准:自身存在严重影响胃肠动力的疾病如免疫缺陷、重度低蛋白血症、肠寄生虫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严重电解质紊乱、第5胸椎及以下骨折引起内脏运动神经损伤者;2周内应用大量激素或非类固醇抗炎制剂、影响电解质代谢的药物;术后,16小时已排气者;中途出现严重并发症者、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导致退出研究者。

      治疗方法:空白组术后予常规治疗,禁食和持续胃肠减压(疝气、阑尾手术除外),补液及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止痛、止血等对症处理。

      针刺组   常规处理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取双侧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采用天协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足三里用1. 5寸毫针刺人约1. 2寸,三阴交、太冲用1寸毫针刺人约0. 8寸。行针手法:拇、食、中三指持针候气,辨针下气之虚实,结合辨证,施行徐疾提插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实不虚则徐人徐出导之,并配合呼吸调气,在患者完成1次呼吸的同时将针插人至相应深度,再呼吸1次时则将针提出浅层。每次行针约2 min/穴,留针30 min后出针。

      电针组  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电针治疗。选穴和针刺深度同上。刺人得气后针柄接SH08SDZ型电针机输出电线,足三里连负极,太冲连正极,三阴交不加电。采用连续疏波,频率2 Hz,电流大小以患者耐受为度,30 min出针。

      疗程:治疗每日2次,直至出现排气为止,5天仍未排气者终止治疗。

      疗效观察:观察指标①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②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大便是否成形;③开始流质饮食时间;④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和肠鸣音评分。测量方法:在左上下腹、右上下腹及脐周区5个部位分别用听诊器听诊1 min。评分标准:5个各听诊区均未闻及肠鸣音,用手指轻扣或搔弹腹部仍无肠鸣音出现,为肠鸣音消失(3);4个及以上听诊区肠鸣音调低而短,<3/min,为肠鸣音减弱(2);2个听诊区发现连贯性较强的中等响度肠鸣音,35/min,为正常(1);2个听诊区声音响亮、高亢甚至出现金属音,>510/min,为肠鸣音活跃(0)。⑤腹胀痛评分。0:无腹胀腹痛;;1:轻度腹胀,感到气体在腹内转动,切口无胀痛,腹部轻度隆起,腹壁张力略大;;2:中度腹胀,恶心,切口胀痛影响休息和睡眠,腹部中度隆起,腹壁张力较大;;3:重度腹胀,呕吐,切口胀痛,烦躁不安,呻吟,不能休息和睡眠,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腹部明显隆起,腹壁张力大。⑥胃肠反应评分.0:无胃肠反应;1:恶心,无呕吐;;2:呕吐12;;3:呕吐>3次。

      疗效标准: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积分评价公式:疗效指数(n)=(疗前积分一疗后积分)/疗前积分x100%。根据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评价疗效。疗效标准按治愈:术后24 h内或针刺过程中或针刺后<24 h排气,主要症状消失;显效:术后2448 h恢复排气排便,腹胀痛消失,肠鸣音基本恢复正常,食后无胀满恶心呕吐等不适;好转:术后4872 h排气,无或少量排便,腹痛腹胀减轻,肠鸣音较前增强,能进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进食后轻度腹胀,呕吐反酸或偶有恶心;无效:术后>72 h未排气,腹胀痛明显,肠鸣音无或极弱,恶心呕吐较重。

      从疗效对比来看,针刺组治愈2例,显效16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电针组治愈1例,显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4.29%,空白组治愈0例,显效11例,好转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2.86%

        胃肠运动是消化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消化排泄的基础。腹部术后,由于手术创伤、麻醉等因素的影响,胃肠收缩乏力,排空延缓,导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障碍,甚则出现肠粘连、肠梗阻。针刺能有效调整胃肠动力且起效不需经胃肠消化吸收,将其应用于术后可早期介入,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探讨不同针刺疗法对术后胃肠运动的调整作用,笔者观察了手法针刺、电针和常规处理的术后患者胃肠运动恢复情况,本研究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针刺调整胃肠动力的穴位主要分为腹部穴位、背部穴位、四肢远端穴位3类。腹部术后患者常处于仰卧位,且腹部有敷料和腹带等遮挡,远端取穴最为可行。本研究依据远道取穴法选用的“足三针”组穴,由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组成,是靳三针疗法里使用频率最高的组穴之一。足三里与三阴交脾胃经表里相应,配以肝经原穴太冲,借肝气之升发疏泄助脾升胃降,尤适合治疗脏气疏泄运化失司、腑气壅塞不畅的术后胃肠运动障碍。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16: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刺手法是传统针刺疗法的精髓。本研究将呼吸调气法运用于针刺导气手法中,呼吸补泻的呼气进针吸气提针或呼气提针吸气进针为呼吸1次进针,再呼吸1次提针,行针节奏减缓,有助于引导呼吸转深,进而调节体内气机的运行。电针是传统针刺与脉冲电刺激相结合的产物,其用电刺激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适应了日益加快的社会节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比较了手法针刺与电针在调整术后胃肠运动方面的功效,结果表明,两者各有所长。手法针刺优于提前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改善刹顺质量,而电针优于促进肠鸣音恢复、,减轻腹胀和胃肠反应。



    电针的作用机理与手法针刺不尽相同。手法针剩以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为重点,可根据机体功能状态的改变及时调整针刺手法,刺激方式灵活多变,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机体的需求,充分发挥穴位双向调节的功效,通过加促胃肠血液循环,调节支配胃肠的神经系统,影响胃肠激素分泌,进而改善胃肠运动,增强消化吸收。而电针的作用主要与脉冲电流相关。脉冲电能引起神经兴奋性传导,使肌肉有规律舒缩,促进细胞内外离子转运,消除神经纤维间水肿,故可改善胃肠电节律,增加胃肠运动的协调性,提高呕吐阈值。



    运用针刺调整术后胃肠运动,掌握治疗时机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中医自古强调“上工治未病”,临床上不需待患者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才开始治疗。而由于手术麻醉的影响,术后也不宜马上进行针刺。《灵枢·本神》有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故针刺一般宜在患者清醒,感觉恢复正常,神气回归时进行。目前相关研究以术后6h介人治疗较为多见。考虑到术后患者感觉和知觉的恢复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并未对针刺介人时间规定明确的时点,而对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针刺介人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关性,针刺介人越早,胃肠排气功能恢复越快。关于针刺的最佳介人时点,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14:33 , Processed in 0.67046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