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70|回复: 1

火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03

回帖

58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87
发表于 2016-6-12 17: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肩手综合征(SHS )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率在12. 5-70%间,一旦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发病多以单侧手痛,皮肤潮红、皮温升高,手指屈曲受限等表现为主,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目前比较公认的发病机制是中枢神经损伤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当脑部病灶刺激或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出现血管运动系统和皮肤腺体的功能紊乱,故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 RSD )。另外有研究认为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脑卒中后肩关节正常结构功能改变所致的局部损伤“肩一手泵”机制受损等有关。
       中医古籍中并未有明确的关于肩手综合征的论述,但在相当多的文献中可以见到与其症状相类似的描述,如《黄帝内经素问直注》里有“骨痹者……骨节拘挛……骨重难举……以致肉卷筋缩也”的描述,《医宗必读》云“脉痹即热痹也,脏腑多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故痕痹,肌肉热极·一皮肤色变。”近现代各位多从痹症,痪症,中风后后偏瘫肩等方面论述。
       根据《灵枢·经筋》篇经筋为病“当所过之处为痛”及其治疗经筋病“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俞”的理论,结合肩手综合征首发症状多为单侧肢体疼痛,我们认为,肩手综合征可归属于经筋病范畴。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十二经筋随同经脉结聚散布于四肢、头身。经筋的作用主要是联结筋肉,约束骨骼,利于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素问·痿论》指出经筋的作用是“主束骨而利机关”。经筋为病“当所过之处为痛”,多以筋肉痹痛,掣引,转筋,运动不利为主。经筋一般伴随同名经脉循行,但不人于脏腑,起于四肢指爪,呈向心性循行,尚有结聚之性,正如《素问·五脏生成论》所述“诸筋者,皆属于节”。此结聚之处即((灵枢》称之“尽筋”或“筋纽”者,薛氏[’〕认为经筋结点是肌肉应力点,即肌在骨骼的附着点。当经筋受各种因素而损伤时,
   使气血不能正常周流,“迫切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从而产生了“不通则痛”,可见经筋结点常常是经筋为病的病灶点,对经筋结点的命名,各家言论不一。《太素·经筋》云:“以痛为输,输,谓孔穴也。言筋但以筋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不必依诸输也。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往来,然邪人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输。故日,筋者无阴无阳无左无右以候痛也。<明堂>依穴疗筋病者,此乃依引筋气也。”
    经筋病是原发于筋肉韧带上的疾病,包括因经筋而继发的经脉和内脏疾病。经筋病有其发生、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归纳为点、线、面、体的发生发展规律,这其中点线规律是总纲,其具体内容正如《灵枢·经筋》篇所述。根据某经筋病病痛处所处经筋,沿其循行分布的点线规律,检出所有的阳性和隐性的经筋病灶点,并根据点线所在的经筋再检查左右相邻经筋上的经筋病灶点,乃至肢体对侧的相对经筋上的经筋病灶点,便可从整体上把握经筋为病的范围及治疗选穴。
       刘元石等结合经筋的循行及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进行研究,认为肩手综合征主要累及手太阳经筋,手阳明经筋,手少阳经筋,手太阴经筋及手厥阴经筋的举肩次,同时结合薛立功·《中国经筋学》的经筋点的功用及主治分析和我们临床治疗经验,我们临床治疗肩手综合征主要选用以下经筋结点:
       肩峰:在肩外侧,当肩峰端。为手三阳、足太阳经筋交会。主治肩关节疼痛,肩外展痛,颈肩疼痛,肩背痛。经筋点在肩峰下滑液囊处。
       肩痛点次:在肩背部,当肩胛骨腋缘上份,肩胛骨外缘中点,为手太阳与少阳经筋的交会。主治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上肢瘫痪,针0.5 -0.8寸。经筋点在小圆肌的肩胛骨外缘起点。
       天髎次:在背部,当肩胛内上角处。为手三阳、足太阳经筋交会。主治肩周疼痛,颈项疼痛,颈肩上肢麻木、疼痛、胸闷、头痛、头晕。经筋点在肩胛提肌腱周围处。
       天宗次:在肩背部,正当冈下窝中。为手少阳、太阳、足太阳经筋交会。主治肩周疼痛、肩背疼痛,颈肩上肢麻木、疼痛。经筋点在冈下筋膜层或肌层。
       肩内陵次:在肩前部,当肱骨结节间沟中。为手太阴与厥阴、阳明经筋交会。主治肩上举疼痛,肩后伸、外展疼痛。浅层经筋点在臂筋膜与肩三角肌肌束间,深层经筋点在结节间沟横韧带与肢二头肌长头腱鞘间。
       臑会次:在臂外侧,当三角肌后束下份处。为手三阳、足太阳经筋交会。主治:上臂疼痛,肩周疼痛,颈肩疼痛。浅层经筋点在三角肌后束层。深层经筋点在肱三头肌外侧头起点处。
       举肩次:在腋前部,当咏肪肌肌腹处。为手厥阴、太阴、少阴足太阳经筋交会。主治肩关节及肘关节牵扯痛,肩后伸疼痛。浅层经筋点在喙肱肌肌腹层,深层经筋点在外上方,肩胛下肌肌腱下滑液囊处。
       鱼际次:在手掌侧,当第一掌骨内侧缘,拇对掌肌,拇收肌抵止处。主治拇内收疼痛,拇指摄物无力,拇指引前臂疼痛。结筋点在第一掌骨内侧缘,拇对掌肌、收肌抵止点处。


105

主题

103

回帖

58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8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7: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火针又名燔刺、烧针、白针。《黄帝内经》中就有以火针治疗疾病的明确记载,并指出了火针疗法是治疗经筋的主要方法,如《灵枢·经筋篇》“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灵枢·官针》中有“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火针治疗借“火”之力而取效,集毫针激发经气、艾灸温阳散寒的功效于一身,通过借火助阳、开门驱邪、以热引热等机理起作用,“借火助阳”是其根本,正是由于火,才有了开门、引热等功能,产生了火针许多独特的治疗作用。火针通过“温”,起到“补”、“通”、“消”、“清”四个方面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通调血脉,使血行旺盛,并提高组织充血,增强局部营养,增强机体细胞与体液的免疫功能,有利于代谢与细胞修复。
    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以火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选穴少,针刺手法取快针法,快进快出,避免了针刺治疗长时间留针使患者长时间固定一个体位之患,另一方面,借火针之“温”起到“补”患肢之经气,通“患肢”之筋脉,“消”患肢之肿胀,“清”患肢之郁毒的作用,从而达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气复肿消的效果。
      最近几年,我们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临床上以火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申请相关的课题,研究和观察其疗效和机理,根据目前的病例观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体现火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优势和安全性,将来再作进一步的总结。故火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并肩手综合征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24 02:28 , Processed in 0.29174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