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2|回复: 1

脐疗法改善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发表于 2016-6-15 16: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6-6-15 16:40 编辑

      腹部手术由于其手术创伤、手术麻醉方式、术后镇痛及活动减少等因素,极易影响患者术后的肠蠕动功能,导致肠麻痹、肠胀气等,造成患者不适。中医药技术在帮助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肠蠕动功能、消除肠胀气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脐疗,因其操作简单、损伤小、患者依从性好,受到患者好评。笔者查阅了近年来有关脐疗对腹部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研究报道,现将其综述如下.

      脐疗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脐疗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制成丸、散、膏、丹、糊等剂型,将其贴敷于脐中,上用胶布、纱布等覆盖固定,或在脐部给予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熨、拔罐等,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脐疗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衰老、幼稚等“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的患者,其治疗作用尤为突出,可以补内治之不及。

        脐穴名神阙,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又是肾间动气之所处,故神阙穴与脾、肾、胃关系最为密切。神阙是人体生命之根,真气所系之处,属任脉,为冲、任、督三经经气会聚之处,具有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用药物敷脐,可通过脐部由经络循行迅速达到病灶,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作用。正如《类经图翼》中所说:“脐,夫生之门即死之户,所以人之盛衰安危,皆系于此者,以其为生命之源,此虽至阴之地,而实元阳之宅。”

        现代医学认为,脐部的血管分布非常丰富,脐中含有腹壁动、静脉分支,药物渗透性强,吸收快;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脐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脐动脉壁还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特殊结构。此外,脐部表皮角质层较薄,又无脂肪组织,屏障作用差,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通,内与小肠相连,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脐又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终闭合处,皮肤敏感度高,有利于药物通过经络发挥作用。因此,用药物敷脐具有穿透力强、弥散快的特点,能迅速发挥治疗作用。渗人皮肤的药物还能作用于神经末梢,调整神经功能,激发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此外,脐疗时经络的感应传导、神经体液的调节、药物的透皮吸收之间可产生相互激发、迭加的效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因此,采用脐疗时,即使给脐部施以较小的刺激(治疗信息),亦能取得较显著的治疗效果。

       脐疗的各种方法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从各种刺法的作用人手,分为治神法、得气法、导气法、行气法、辨气法、补泻法等。凡针刺应以治神为先,神治则宜于得气,得气后则应守气,以增强疗效;如果疾病没有明显的虚实状况,得气法即可起效;如果效果不佳,可应用导气法,导引经络之气,通过自身的调节发挥作用;穴取远道,可用行气法使气至病所;如果疾病已有虚实存在,则应运用补泻手法。分析近几年的文献,神阙穴用毫针刺法的较少,且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拔罐法   神阙穴拔罐是中医脐疗法的一种,通过拔罐充分激发神阙穴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的枢纽功能,两者功效相加,相辅相成。从经络循行来看,足阳明经“下挟脐(《灵枢.经脉》)”,足太阴之筋“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灵枢.经筋》)”。故神阙穴与脾、胃相连,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神阙穴拔罐具有健脾胃的功效.从部位上来看,脐与大肠、小肠、脾、胃距离很近,脐的深部即为大肠。在神阙穴上拨罐可以直接调理胃肠道的蠕动。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6: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艾灸法艾灸法有隔盐灸、隔姜灸、隔药灸、艾条灸等。如毛瑞敏等采用艾灸神阙穴治疗腹部术后腹胀患者60例,总有效率为93. 13%。具体方法:将炒莱菔子研成细末,以姜汁和成直径为3 cm的薄饼,将药饼敷于神阙穴上,取艾条点燃,距神阙穴0. 15~1时进行熏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一般灸20-30 min,l次/6-12 h。但艾灸会产生大量烟雾,不宜在医院等公共场所推广使用。



       穴位贴敷法   应用穴位贴敷法时,药物既不受胃酶的千扰破坏,又不经肝脏解毒,疗效显著,且经济、安全,适应证较广。何秀云、薛秋芬和刘长君将中药外敷神阙穴法与传统的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法进行比较,前者疗效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除了对穴位贴敷方法疗效的研究论证外,许多学者还对敷脐药物的制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赵秋月等将生大黄3 --5 g研成细末,用75%乙醇调成糊状,再用察香止痛膏将其贴敷于腹部术后患者的神阙穴。李军等将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佛手、莱菔子研成粉末,制成神阙袋;汤晓东等将当归、丹参、红花、桃仁、厚朴、元胡、陈皮、白术、生白芍、甘草、赤芍粉碎后装入纯棉布包中,敷于神阙穴,崔树兴等将肉桂、丁香、枳实、高良姜、茯苓、苏合香研成细末,取适量黄酒调成稠糊状,敷于腹部术后患者脐上,再分别以油纱及纱布覆盖;何冰冰和黄以政取消胀散(将雄黄、淡牙硝研至极细极匀,再加入当门子、冰片研至极细)少许于术后2h置于患者脐部,用医用胶布固定;梅春林将芒硝、大黄各研成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硝黄贴;朱宏将小茴香、吴茱萸、肉桂、丁香和艾叶等研成细末,取20 g用纱布袋包扎,于术后12 h贴敷于患者脐部。上述研究均证实,中药敷脐疗法对促进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疗效。



      存在问题与展望



      脐疗作为一种外治疗法,具有中药内服及西药疗法所不具备的特点。脐疗不仅简便、有效,而且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小、无损伤,患者乐于接受,可通过局部刺激与整体调节两条途径发挥作用。随着中医药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逐渐深入人心,脐部穴位贴敷法、灸法、拔罐法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亦将在预防保健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脐疗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有其内在的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基础,临床观察已初步证明该法对于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具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尽管穴位贴敷法是腹部术后脐疗患者最常采用的方法,且相关研究报道也最多;但迄今为止,中药赦脐的临床应用仍多以经验为主,缺少科学的实验研究,也未见针对肝胆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患者所致持续性肠麻痹的相关研究报道。另一方面,许多研究者报道的中药敷脐制剂均较粗放,大多将中药粗制成粉末,以水或醋调为糊状,临床配制存在一定困难,且该类中药制剂存在应用不便、缺乏稳定性、保留时间短、药物透皮吸收与外敷保湿性能较差等缺陷。此外,尽管有文献报道中药敷脐辅以热敷有助于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但大多停留在疗效观察层面,缺乏对中药热敷脐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未建立相应护理常规及中医护理操作流程。可见,有关脐疗对腹部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3:52 , Processed in 0.16546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