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9|回复: 1

慢性腰肌劳损的尺胫针治疗法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发表于 2016-6-15 16: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6-6-15 16:49 编辑

      观察病例系第二、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慢性腰肌劳损的门诊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依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①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②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③一侧或两侧骶棘肌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中医辫证分型   分为肾虚、气血瘀滞、风寒湿和湿热四型。

        纳入标准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岁一65岁、受试者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   年龄18岁或>65岁、肌腱和韧带断裂需行修补术、合并有骨折或脱位或重要血管和神经损伤、使用了其他方法或药物、皮肤破损或皮肤病或炎症性感染、合并有心脑血管或肝肾造血、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不符合纳人标准或资料不全者。

      治疗方法  尺胫针组刺激点:根据损伤部位选取尺胫针疗法的相应刺激点。以横隔(剑突下绕躯干一周)和前后正中线为界将身体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再按其病因和()主症,确定所属之相应的十二经脉,再于相应的尺部(从肘关节到腕关节)或胫部(从膝关节到踝关节)十二经脉皮部区域,选取1-3个不同水平面的刺激点。本病病位位于横隔线以下,且病因和主要症状涉及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而督脉归于其旁的足太阳膀胱经,故仅选用患侧或双侧胫部足太阳膀胱经皮部区刺激,其刺激点的多少以患者疼痛症状的明显改善或消失为标准,少则一针,多则十数针,一般3-6针。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用30-321 .0寸或1 .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右手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左手拇食指拉紧局部皮肤,针体与皮肤表面成15°-25°,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将针体压平,针尖向上沿皮下平推进针约1 .3`-1 .4寸,留针30min,于进针后即刻、留针15min时及起针前各行针(手法:上抬下压法一右手食指置于毫针与皮肤间,食拇指捏持针柄,向上抬25°-30°,再下压恢复,一上一下为1次,共6;左右摇摆法一拇食指捏持针柄两侧,左右摆动25°-30°,一左一右为1次,共6;左右捻转法一分别向前、向后捻动针身,角度约180°左右,一前一后为1次,共6;环转法一拇食指捏持针柄,分别向左、向右呈环形摇动针身,角度各约360°左右,一左一右为1次,共6)1次。ldl次,7次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腕踝针组刺激点:根据损伤部位参照腕踝针方法选取病变同侧或两侧(两侧为病)6和或下5点。

      操作:患者体位、消毒、刺法、深度、方向、长度、留针时间、出针、一天治疗次数、疗程等均同尺胫针组,留针期间不行针,针刺过程中要求无针感。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6: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疗效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改善率{即积分下降指数一(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X 100%」≥90%;显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改善率≥70% ,<90%;有效:疼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改善,改善率≥30%,<7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改善率<30%。

      疼痛评分   正常:无疼痛计0分;轻度:疼痛轻,不影响活动计1分;中度:疼痛较重计2分;重度:疼痛难忍计3分。

      压痛评分  正常:无压痛计0分;轻度:深压可痛计1分;中度:压痛明显计2分;重度:轻压痛甚计3分。

      功能障碍评分   正常:功能不受限计0分;轻度:功能不受限,自觉活动时稍不适计1分;中度:主动活动稍受限,被动活动疼痛计2分;重度:明显活动受限,被动活动达不到正常范围计3分。

      经治疗,55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3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

      慢性腰肌劳损属中医“腰痛”范畴,其发病约占腰腿痛的80%,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而影响生活质量。

      尺胫针疗法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新针疗法。该疗法以中医经络皮部理论和标本理论为指导,以皮部一络脉一经脉一脏腑及相关组织器官构成一个系统为依据,将人体按十二经脉所辖划分为十二个系统,以横隔(剑突下绕躯干一周)和前后正中线为界将身体分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按痛位确定其相应的病经,再据十二经脉所属之相同的尺部(从肘关节一腕关节)或胫部(从膝关节一踝关节)皮部区带内一个水平面或不同水平面浅刺治疗。



关于尺胫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作用机理,可能系多途径、多水平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尺胫针针人皮部后疼痛多立即减轻或消失这一效应速度看,其止痛主要属神经机制。有研究表明,当针刺皮肤浅层时针刺兴奋了皮肤和皮下感受器,将针刺刺激转换成相应的神经冲动,由传人神经纤维(主要是Ⅱ、Ⅲ、Ⅳ(C)类)传递到脊髓,在中枢的各级水平与来自身部位的伤害性痛性信号相互作用使原有的疼痛感降低。尺胫针针刺深度仅在皮下,而皮下组织的浅筋膜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有丰富的淋巴管、血管、带被囊的感觉神经末梢一环层小体。神经纤维在失去髓鞘后进人被囊中轴的杆状圆柱体内,形成神经终末,具有感应压力和振动刺激的功能。还存在许多较粗的神经束,此束主要为有髓纤维和部分无髓纤维组成的神经网,且在表皮的非角质形成细胞中含有一种位于基底层而数量不多的梅克尔细胞,该细胞有短指状突起伸入角质形成细胞之中,其作用与接受机械性刺激有关。尺胫针的浅刺可能系通过梅克尔细胞传及浅筋膜,再至皮下富含神经末梢的环层小体、化学及牵张感受器、血管和淋巴管等,进而刺激信号沿脊神经及脑神经进人中枢,使机体做出反应,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引起病灶部位的解痉,改善血液循环,使症状缓解或消除。同时,尺胫针采用的上抬下压、左右摇摆、左右捻转和环转四种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式行针手法,其刺激远较体针和腕踝针的点线刺激影响的组织更多、范围更广、刺激量更适宜(刺激量过大、过小其效均差),这与日本的研究结果“面的刺激优于点的刺激”相一致,故疗效较优。对于体液、生物力学机制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3:10 , Processed in 0.37198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