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83|回复: 1

横络解结法治疗顽痹

[复制链接]

85

主题

93

回帖

49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91
发表于 2016-6-21 16: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灸行天下 于 2016-6-21 16:28 编辑

      顽痹为痹之重者,消除或缓解关节、肌筋局部顽固性肿痛是评判顽痹疗效的重要指标。笔者在《内经》之“经筋理论”基础上,运用“横络解结法”治疗顽痹逾千例,疗效满意,“横络解结法”是传统医学治疗顽痹又一有效的微创外治疗法。
     《内经》对经筋系统与痹证关系的认识    顽痹除四肢关节肌筋肿痛等症状较重外,还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渐次加重以至残疾等临床特点。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难治性骨关节疾病都归属于中医顽痹范畴,此类病证的发病过程关系到自身免疫机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治疗颇为棘手.传统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邪气痹阻经脉,经筋失于调达是痹证发生的重要因素.
     经筋为十二经筋的简称,是十二经脉的经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束骨而利机关,是别于经脉的独立的系统。在《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第十三篇章中详细论述了十二经筋走行规律、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认识到经筋病变主要影响到肢体运动失常,出现关节肿痛、筋骨疼痛、不举、筋驰、转筋等症状,提出了经筋系统功能失常对痹证的重要影响,认为经筋功能正常发挥作用是保持经络疏通、关节功能正常活动的重要基础.《素问·五脏生成篇》:“诸筋者,皆属于关节”,及“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认为经筋与关节在生理功能相互为用;《素问调·调经论》进一步指出“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强调指出“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经筋出现“拘急挛缩”、“奎塞不通”,必然引起或加重经脉痹阻,关节肿痛;而关节肿痛,经脉痹阻,也会进一步影响经筋功能的正常发挥。
    《内经》对经筋理论中‘横络、‘解结,的认识《内经》中已经提出经筋结构或功能异常是引起痹痛或加重痹痛的关键,《灵枢·刺节真邪》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横络”和“解结”的概念,为临床应用“经筋理论”治疗痹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内经》提出的“横络”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横络”泛指肢体经筋走行上出现的病理性的条索、结节等异构组织,可造成经络、血脉痹阻不通.临床多表现为肌胜末端及其附属组织的异常解剖或功能改变,如肌肉、腱鞘、滑囊、韧带痛性结节或条索状包块,以及经筋走行上存在寒温异常或感觉迟钝的区域部位;而广义的“横络”既有关节外经筋走行部位出现的横络,也包括关节内及脏腑器官内横络.关节内“横络”多表现为关节内增生或肥厚的关节囊、关节内组织粘连索带、关节内血肿机化组织、剥脱的软骨等.
  临床诊查“横络”的方法在《灵枢。经筋》论述十二“痹”治疗时反复提出,即“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将痛点和自觉症状做主要的治疗节点.对此,近代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提出痛点也未必是最佳治疗点。笔者认为痛点多是痹证邪正交争或经筋痹阻的主要部位,诊查“横络”可参考《灵枢·经水》提出的诊查方法:“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为因适而为之真也”。除外痹证的肿痛部位,循经筋走行常可扣及条索状、点片状或结节状“横络”,在肿痛部位周围、上下常可发现肢体冷、温不均或感觉迟钝的表现,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痛患者大多在胫骨粗隆内下方近阴陵泉穴侧存在“横络”结点,肩周炎多于肩胛岗下窝存在结点,触手可及:强直性脊柱炎和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大多在腰二、三棘突旁存在皮温增高现象,以掌心体会不同区域的细小温差,有助于定位病灶,对这些部位进行疏通、松解后,原发肿痛即可明显减轻,切中《内经》所述。
     “解结”法的的概念源于《灵枢。刺节真邪》提出的经筋病变“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即通过一定的治疗手段,解除对关节内外“横络”对经脉、关节的痹阻和卡压。参考《内经》“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及《灵枢。刺节真邪》提出的“坚紧者,破散之,气下乃止”等论述,采用《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描记的“长针”、“大针”开展“横络解结法”治疗顽痹,可做为中医治疗顽痹的重要外治手段。疏通、清除“横络”可以明显提高顽痹疗效,迅速改善痹证临床症状。
   经筋理论的应用临床应用    临床施行“解结”法治疗痹证,从医械到手法、术式明显别于毫针。《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描记的九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不同针具的外形设计、操作手法及适应症各有不同.九针中第七针所描述的毫针,长期以来因便于施术而被后世广泛应用,而“九针”中的第八针的“长针”、第九针的“大针”则受时代科技水平的限制没有得到发挥,而长针、大针则是临床施治经筋病的重要工具.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深邪远痹。大针者,尖如挺,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并总结出长针、大针的基本手法,其中关刺、恢刺、短刺法均形成早期“解结’的基本操作技法。《灵枢.官针》描记到“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是运用“筋刀”横行刮剥肌胜末端的浅层“横
络,的手法之一:又如“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该法通过前后扰拨,松解肌脸两侧粘连的横络,是治疗关节周围肌腱附着点炎症有效针()法,适于“解结”较深部位“横络”;再如“短刺者,治骨痹,稍摇而深之,至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基本手法。以长针“泻关节之水”及“解结”关节内“横络”的论述为结合当代科技,发挥传统针法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85

主题

93

回帖

49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9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6: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九针之“长针’、“大针’的现代研究   “九针”中长针特点之一是“锋利身薄”,不同于毫针,类似于现代的“小针刀”、“小宽刀”等。笔者根据“解结”不同部位“横络”的需要,设计成不同尺寸、直径的直刃、斜刃、弯刃等,刀具的特点是创口极小,作用部位较远,易于切割、剥离、挑转等操作,术后无需缝针,短时间(12小时)内伤口自愈.长针主要用于解除关节外“横络”.笔者近年来应用此类刀具在“经筋理论”指导下应用“微创扩张松解术”治疗各类痹证疗效满意,对于特殊部位的“横络”节点的刀具的研究虽取得进展,但尚需进一步深入。
    “九针”中大针特点的特点之一是“坚如挺”、“锋微员”,可泻“关节之水”。其主要应用于关节内“横络”的治疗,由于对医械的要求较高,关节镜出现之前,一直难以开展对关节内“横络”的解结,难以达到“泻关节之水”等治疗目的,随着关节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电子针镜”治疗风湿病的诊疗技术的研究,可以在微创、可视条件下,通过特殊针具,完成关节内松解组织粘连,清除增生肥厚滑膜及骨赘,修复关节面,灌洗关节腔等治疗,实现对关节内“横络”的“解结”。
    笔者运用“经筋理论”治疗顽痹逾千人次,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疗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痹证局部顽固性肿痛的难题。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在经筋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微创疗法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2:54 , Processed in 0.26508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