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4|回复: 1

中医脐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19

回帖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7
发表于 2016-6-28 16: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幻紫 于 2016-6-28 16:39 编辑

      患者均来源于门诊,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其临床诊断标准参考我国《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l)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性症状表现及鳞屑;}2)无明显自觉症状;}3}女性多发,主要发于青春期后;(4)病情可有季节性变化,常夏重冬轻。符合中医黄褐斑肝郁气滞证辨证标准: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细。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 -60岁之间,女性;2)无感染、对本药不过敏、无精神异常者,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3)中医证候辨证为肝郁气滞型;4)愿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不符合黄褐斑的诊断和纳人标准;}2)有对本药过敏、合并感染、精神异常;}3}明显内分泌疾病或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4)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5)口服避孕药者;6)近期曾服用祛斑药物或接受其他祛斑疗法者;(7)妊娠、哺乳期或绝经妇女。

      治疗方法:

        采用古方逍遥散中药敷脐治疗。药物组成:柴胡200g,白芍100g,白术100g,茯苓100g,当归100g,薄荷50g,甘草50g。将上药烘干、粉碎、过80目细筛,以香油或植物油30m1调成糊状备用。取1/30份敷于脐部,敷药范围以脐中心为圆心,直径约1cm,外以透气小敷贴固定,每24h更换1次,连用1个月。

        患者治疗期间停止使用任何化妆品及祛斑药物,避免强烈日光照射,戒食刺激辛辣及海鲜类食物。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黄褐斑进行评分,评分主要包括皮损面积及皮损颜色两方面,皮损面积评分:0分,无皮损;1分,皮损面积在2cm2以下;2分,皮损面积为2-4cm2; 3分,皮损面积4cm2以上。皮损颜色评分:0分,肤色正常;;1分,淡褐色;2分,褐色;;3分,深褐色。

      疗效标准:参考《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疗效标准。基本痊愈:肉眼视色素斑面积消退大于90% ,颜色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视色素斑面积消退大于60% ,颜色明显变淡;有效:色斑面积消退大于30% ,颜色变淡;无效:色斑面积消退小于30% ,颜色变化不明显。

        40例门诊病例中,基本痊愈21例,占52.5%;显效10例,占25.0%;有效7例,占17.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达95.0%

      典型病例  患者,女,43岁。201499日初诊。面部出现片状褐色斑8年,加重1年。8年前因妊娠流产面部出现褐色片状斑一直未退。1年前因情志不畅,褐色片状斑加重。常有两胁胀满不舒之症,舌红苔白,脉象偏弦。检查:面部中褐色斑片,左颧部4.0x2.Ocm,左颊部6.5 x5.0cm,右颧部5.5 x2.5cm,右颊部6.Ox4.Ocm。采用古方即逍遥散中药敷脐治疗,每24h更换1次,连续使用1个月后,色斑减退明显,只在左颧部及右颧部留有3.Ox1.5cm的色斑,继续以上方法巩固治疗。

   

115

主题

119

回帖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4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16: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孕斑”,属中医“面尘”、“黧黑斑”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并随季节的不同或女性的生理周期而变化,男女均可发生,但以中青年女性多见,无自觉症状,并且病程缓慢,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两颊及前额部位呈蝶形分布的黄褐色斑状色素沉着。中医学认为有五大症结可导致颜面气血失和、不能润泽于颜面从而致使黄褐斑的发生,分别为肝气郁滞、肝肾亏虚、脾虚湿盛、气滞血癖、气血不足。敷脐疗法又称“脐疗”,是中医针灸的一大防病治病的特色疗法,笔者近年来采用古方逍遥散脐疗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取得一定疗效。
       对于黄褐斑复杂的病因病机来说,西医多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血液中性激素水平异常有关,但同时也与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失调、局部微生态的失衡、紫外线照射、遗传、药物、化妆品、微量元素含量异常等有关,近年来已有研究证明妇女生理紊乱、使用电脑时间过长、药物不当使用等原因促使体内激素水平异常,也是诱发或加重黄褐斑的原因之一。黄褐斑属中医学中“黧黑肝缯”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窍”,故面部色素沉淀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外科正宗》载:“患黧黑斑者,水亏虚不能佐制于火,血虚弱不能荣华于肉,可致火燥结成斑色黑,色枯不光泽。”《医宗金鉴》载:“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可见古时就认识到脏腑气血失调是产生黄褐斑原因。肝主疏泄,主藏血,肾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脾主运化,主统血,若三脏功能紊乱导致全身气血运行不畅,颜面不能得到荣养;治则当以调补肝肾,活血化瘀消斑为要,临床中肝郁气滞型较其他证型多见,因为现代女性工作中使用电脑时间较长久视伤血及生活压力较大,气机不疏导致肝郁血虚,往往是诱发黄褐斑的一个重要因素阴,此类患者常发生肝气不舒,肝木乘脾土,脾运化失调,气血生化受阻,肌肤失于气血荣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则五谷精微不能濡润面部皮肤,日久则沉淀成斑。

      脐疗是指将药物做成药粉后固形(如膏、丸、散、糊等)敷于脐部,或将针刺、艾灸、拔罐、热熨等物理刺激作用于脐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古老方法,通过经络吸收药物药性起到调节脏腑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脐,即神阙穴,《经穴名目考察》云:“神是心灵生命力,阙是君主居住城之门”。从经络学的角度看,脐中为神阙穴,处于任脉,而任脉有“阴脉之海”之称,有调节阴经气血之功,且督、冲、任三脉都起于胞中,神阙穴位居三脉正中,十二经脉可通过其连接、是气机升降出人的总枢,可通过分清浊而别阴阳,促进脏腑经气的生成与运行。从形态解剖上看,脐部周围平坦,中部凹陷,皮肤比较薄嫩,神阙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脐周静脉分布于其下,因而具有良好渗透能力,有利于药物的贴敷和吸收。当相关药物贴敷于脐部时,通过刺激经络,吸收药性,促进人体内环境及组织器官的调节和代谢,以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御病能力。脐疗正是利用神阙穴这种特殊的位置功能,将具有治疗效用的中药药性通过神阙穴透达腹内,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使体内阴阳调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曾记载有肚脐敷药、涂药、填药等疗法的描述。脐疗是外治用药途径的精髓所在,肚脐是腹部比较薄的地方,脐部非常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渗透,使药物有效成分迅速到达体内,与传统的中药汤剂治疗方法相比,不仅药物的吸收更理想,而且不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避免了肠胃道不良反应。
      逍遥散是治疗肝郁气滞型疾病的经典方,肝喜条达恶抑郁,是为藏血之脏,情志郁结,肝郁气滞,不能条达,则肝失柔和,血瘀则颜面失于荣养,故用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以顺肝之性:当归甘苦温,养血和血;白芍苦酸微寒,柔肝养血;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故以获菩、白术、甘草益气健脾,既能实土以御木侮,又能使气血生化有源;薄荷疏肝行气,生姜辛散温通,温中降逆,诸药合用,使得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本法选用该方做脐疗药物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有肝脾并治、气血兼顾、解郁消斑的效果。
      本研究提示古方脐疗对女性黄褐斑有良好临床疗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应用前景广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15:18 , Processed in 0.21703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