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4|回复: 1

脑性瘫痪的靳三针治疗法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发表于 2016-6-30 16: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康复交流 于 2016-6-30 16:34 编辑

       “靳三针疗法”是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在其多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汲取古典针灸配穴理论之精华,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针灸学派。以“靳三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是靳老在针灸治疗脑病研究中的一个攻关课题,经过20几年的临床摸索,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并经实践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到目前为止,在各靳三针治疗中心己先后收治小儿脑性瘫痪患者数千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现试将“靳三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主要学术特点总结于下。

      主取头针四项

        头针四项包括脑三针、颈三针、智三针、四神针,是靳瑞教授在研究针灸治疗脑病20余年的基础上所创的一组特定取穴方法,主要治疗脑瘫、中风、自闭、多动等脑源性疾病。

        头针四项的基本原理在于疏通经络、醒脑开窍、补益肝肾、振奋督阳。《内经》言:“脑为翻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气在头者,止之于脑”.视头部为灵机出人之要道,故在针灸治疗脑瘫时,必取头针四项,再辅以辨证配穴,充分休现规范化治疗与个体性治疗的结合.目的是将机体内一切修复的、代偿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促进脑瘫儿的脑功能康复,

       关于头针四项的定位

         靳氏头针四项定位是以传统经络脯穴理论为基础,借鉴现代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研究成果形成的,关于这一点,在《靳三针疗法》及《靳三针间答图解》中己有详尽的论述。本文仅举“颞三针”以说明其精神要点。

          颞三针位于头颞部,定位如下:针在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处:针乃以颞针为中点,向其同一水平线前旁开I寸取之;针以颞l针为中点,向其同一水平线后旁开I寸取之。这里的“寸”皆指病人同身寸。仔细分析,颞三针的第一针通过率谷穴及角孙穴,前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后者为手足少阳之会;第二针通过手足少阳、阳明之会的悬厘及足太阳少阳之会的曲鬓穴。第三针位于天冲穴附近,该穴为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普济方》载:“忽中风,言语蹇塞,半身不遂··裕百会.耳前发际……神效……”.耳尖直上人发际的颞侧,正是手足少阳经所分布的区域,也是治疗中风的首选区域。颞针和颞针位处颞I针之前后,祖盖整个颞部.可增强对颞部的刺激。总之,三针合用,可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平肝熄风,清肝泻胆.鼓舞少阳升发之机。从解剖学上看,较之其他头骨。颞骨最薄,其骨缝最密集。靳老及其博士研究生通过研究发现,接近骨缝处的头穴,其针灸效应更佳。因此,他认为,头部腧穴针灸效应的产生,多与骨缝的传导有关;且此处神经血管极为丰富,对针灸等刺激较为敏感,所以针刺’‘颞三针”,能激发对侧肢体经络之气,有利于瘫痪的康复。“颞三针,治疗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经研究证实可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改善脑动脉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缓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促进病灶周围脑细胞的营养和脑组织的修复.促进瘫痪机体及语言功能等的康复。

       治疗脑性方痪时为何主张四项齐用

         根据脑功能的代偿理论,各种功能在脑内具有多层次的调控和表达区,在平时,只有主导区的神经活动占优势.而其他区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即正常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但一旦高级中枢受到损伤或通路受损.在适当的条件下,可有效地调动这些细胞进入功能状态,平常闲置的神经通路可发挥代偿作用(取代已被破坏的通路),达到功能重组。靳老认为.脑瘫常常有多重残障,脑功能改变的范围较为广泛。而且幼儿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脑功能的代偿能力很强,脑瘫脑损伤后,头针四项并用的目的不仅要促进损伤区最大限度地自我修复,也要积极动员机体的其他系统进行互相促通和代偿,以促进整个大脑生长发育来进行招体调节。临床上也证实了它的疗效

      足够的刺激量

        针灸是防治儿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历来医家对小儿针灸慎之又慎。早在先奉时期,《灵枢,逆顺肥瘦》就明确指出:“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口再可也。”也有医家认为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景岳全书·小儿则》),无论针灸用药,均毋需重剂。但靳老强调.在小儿脑瘫的针灸治疗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刺激量.

        靳老认为.前人的某些经验是有历史局限性的。首先,其器不利。古代针具粗笨,自然易伤筋挫骨.故较多的穴位被列为禁忌穴,而小儿皮薄肉脆,故针刺时更宜慎重。但随着针具的改进,许多禁穴现在都可针刺,只要操作细心,技术娴熟,并无危险,小儿针刺的范围同样可以扩大。事实上,自建国后,小儿针灸治疗的病种、针刺的方法都有极大范围的扩展。目前,我们在临床广泛采用针刺治疗脑瘫、弱智、自闭、多动症等脑功能瘴碍患儿,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第二,其理不明。由于针具及其他原因的限制,古人对脑瘫这类小儿沉疴的针灸治疗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对它缺乏深刻的认识。靳老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针灸治疗小儿弱智、脑瘫、自闭、多动等疑难之症.逐渐发现这类沉病顽疾,患儿生理上已严重失衡,不可能随拨随应,轻浅刺激如微风拂过水面,难以调动其正气.激发起其机体内部自我修复的因家,故疗效差。所以必须在患儿能接受的情况下,以较强较重的刺激,使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方有望拨乱反正.使邪去正安,即大病当用重剂之意,靳三针疗法之所以在治疗疑难杂症上优于其他疗法.其强大而集中的刺激是一个决不可以忽略的重要因素。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6: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阴阳为纲,重整体调节



    纵观目前脑瘫的中医辨证分型,不太适合指导针灸的临床实践。故在“靳三针疗法”体系中。逐渐形成以阴阳为纲的观点来分型论治。对于临床针灸治疗具有更强的实际指导意义。试述于下。



阴急阳缓



主体症状有内敛之象,表现为阴经所过拘急。阳经所过相对弛缓,易挟阴邪.如常有挟痰、挟瘀、挟寒之象常伴有四肢厥冷,青筋暴露,肌肤甲错。喉中痰鸣,安静淡漠,而青唇色晦暗.舌有瘀斑,脉络青紫等。取阳经穴为主,补阳泻阴.酌取任督二脉交通阴阳。针后动以久留.引导阳气布于四末。



阳急阴级



主体症状有外扬之象,表现为阳经所过拘急.阴经所过相对弛缓,易挟阳邪,如常有挟风、挟火之象。常伴有行走不稳如醉酒样.摇摆不定.震颤,角弓反张,精神亢奋喜哭闹,舌红,脉络色红。取阴经穴为主,补阴泻阳,再酌取任督二脉交通阴阳。针后静以久留,取“清静以正天下”之意。



阴阳俱虚



主体症状为松软无力,即软瘫,表现为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兼见皮肤脆薄,毛发不生,面黄肌瘦。筋骨不利,舌淡苔少,脉络色淡。治宜重调任督,阴阳双补。



重视随病情变化的整体调节



虽然现代医学将脑瘫的病因分为先后天,靳老认为,除了因意外事故导致的脑外伤外,即使后天新生儿期的脑损伤也与先天之异常察斌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治疗中要重视坡精益能.补肾精益脾胃以助精血生长而上充脑翻之不足。但脑瘫的病程往往很长.随之会产生系列病理产物,临床上也要重视。如古人就有“瘫病多痰”、“久病多瘀”的论述。痰饮流窜经络使肚体麻木,痰浊上犯清窍则蒙蔽神明.滞于脏腑则为咳喘等。瘀血是指体内血液运行不杨,甚则停滞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形成之后,不仅失去了正常血液的正常濡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且产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后果。针对这些特殊病理,我们要适当配伍一些化痰通络、活血祛瘀的穴位治疗,在穴位注射中也会配合运用香丹注射液等加强功效



提倡以针灸为中心的综合疗法体系



靳老认为,对脑性瘫痪的治疗.任何强调‘单一疗法、短期突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应采取整体、综合、长期的措施,治疗原则上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给予丰富的刺激,激发机体的自我调节.针灸、靳氏理筋法、靳氏药浴法及家庭康复训练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二是提供充足的脑修复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穴位注射时常选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促进脑能量代谢药物。另外,平时注意饮食调节也将有益于促进脑瘫的康复。总之.可以建立一个以针灸为中心的有中国特色的脑性瘫痪综合疗法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4 14:59 , Processed in 0.13995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