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0|回复: 1

腹针疗法治疗黄褐斑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发表于 2016-7-16 16: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康复交流 于 2016-7-16 17:02 编辑

       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病情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④女性多发。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1月内未使用其他脱色剂、剥脱剂及物理治疗等其他疗法,未服用任何影响内分泌药物的中、青年女性;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先天疾患、内分泌疾病、免疫疾病、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心、肝、肾疾病;②有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出血倾向疾病:③腹部有较大面积瘢痕、溃疡、皮疹等:④绝经、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不配合治疗、随访和观察期间使用其他疗法者。

       患者均来源于门诊,年龄18-45岁,平均(30. 04. 8)岁,体重39 -62kg.平均(457.4) kg,病程4个月~20年,平均(3. 02. 1)年。

       治疗方法:干预方法:腹针组采胖薄氏腹针’疗法辨证治疗,选穴及操作方法;(I)主穴:引气归元,阴都;针刺方法:引气归元的中脘和阴都采用浅刺(天部),余穴采用深刺(地部)2)配穴:①情志不调,配腹四关、上风湿点,腹四关采用中刺,上风湿点采用深刺;②饮食失节,配调脾气、天枢、商曲,均采用中刺;③精血亏虚,配天地针,采用深刺;④冲任不调,配气穴、天枢,采用中刺;⑤外受风邪,配下风湿点,采用深刺;(3)针具和手法:选用321寸或I. 5寸毫针,每例患者使用统一长度的针具进行针刺。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轻、缓施术。进针后,停留3-5min候气,3-5min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再隔5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留针30min出针。每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2天,连续治疗4个疗程。

        针刺组采用常规毫针刺法辨证治疗,选穴及操作方法1)主穴:患处周围阿是穴、合谷、三阴交、太冲;(2)配穴:①情志不调,配肝俞、期门、曲泉、神门、内关;②饮食失节,配脾俞、胃俞、足三里、天枢、中脘:③精血亏虚,配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④冲任不调,配关元、中极、次髎、公孙、列缺:⑤外受风邪,配风池、大椎、外关3)针具和手法:选用30号毫针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出针。每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2天,连续治疗4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颜色基本>90%,治疗后下降指数0. 8;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治疗后下降指数0. 5;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 30%.颜色变淡,治疗后下降指数0. 3;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治疗后下降指数0

        评分方法:皮损面积评分:0为无损,1为面积<2cm2, 2为面积2--4cm2, 3为皮损面积>4cm2:皮损颜色评分:0为正常肤色,1为淡褐色,2为褐色,3为深褐色;总积分=面积评分十颜色评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17: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治疗,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2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5例。



      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明显,部分胃肠功能紊乱或失眠者经过治疗后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且由于腹针疼痛程度较小甚至无痛,比较容易被患者接受。在治疗前后患者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提示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黄褐斑,又称“黧黑斑”‘面尘”、“蝴蝶斑”,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属于难治性病症,也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目前西药治疗黄褐斑疗效稳定性差,刺激性强,同时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疗效,包括内服中草药、外用中草药、针刺经络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等,但也存在疗效不稳定、个体差异大等不足。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无痛苦的黄褐斑治疗方法,一直是当今医学界与美容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薄氏腹针疗法以神阙穴为中心,基于腹部经络、腹部神龟投射、腹部八廓等理论基础选穴组方,结合特定的手法刺激,主要针对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进行治疗。腹针疗法起效快速、针刺无痛、安全无害,在临床运用广泛。己有的报道中,薄氏腹针多用于疼痛和瘫痪类疾病的治疗,治疗重点较为向头面、躯干倾斜,所治疾病主要涉及筋骨关节和神经系统。黄褐斑属于慢性病范畴,其治疗重在调理脏腑气血,这符合腹针治疗慢性病和调理作用的适应证要求。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腹针对黄褐斑的治疗应该有一定疗效。既往临床己有报道运用腹针治疗黄褐斑有显著疗效,但只是个案报道,临床尚未建立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辨证论治原则。本研究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发现薄氏腹针对黄褐斑有显著疗效,其效果要优于传统毫针辨证施治,且无痛、易被接受。



      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病机关键在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导致气血瘀滞、运行滞涩,不能上荣于面,导致颜面失于荣养而发病,即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过度等多种病理因素综合的结果。而既往研究表明,薄氏腹针对慢性、失调性、功能性疾病有较好临床疗效。从经络理论来分析,运用腹针治疗黄褐斑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腹针理论认为脐带是人体形成最早的经络,即先天经络,腹针具有强大的调节气血输布功能的作用,不但可以起到调节后天经络气血运行的作用,更能达到调节脏腑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从传统经络理论来看,腹针穴位主要分布在任脉、脾经、胃经、肾经上,而黄褐斑的发病也与这几条经络及与之相联络的脏腑密切相关,针刺这些经络上的穴位有治疗该经的“是动病”和‘‘所生病”及相应脏腑病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腹针刺入人体腹部,可以刺激腹部的各种神经等组织,以诱发非伤害性的传入冲动活动,产生穴位组织中的特异性信息,该冲动通过己有的神经通路传入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不同水平上与来自机体不同部位的病理性(伤害性〕传入的阈上和阈下的刺激活动相互作用,同时激活抗伤害系统的不同成分,影响内源性阿片、神经递质和其他物质的生成和分泌过程,使神经刺激的传导正常化,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操纵和指令功能,并通过其调解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免疫功能和其他活动过程。即腹针是通过针刺调节神经体液的内环境,提高内脏在应激状态下相对稳定的能力,从而调整脏腑的功能而发挥调整全身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薄氏腹针辨证施治黄褐斑有显著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腹针理论的科学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20 09:09 , Processed in 0.43754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