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0|回复: 1

针灸治疗中风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09

回帖

61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13
发表于 2016-7-19 16: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羽 于 2016-7-19 16:32 编辑

       患者均来源于医院门诊,其中男79例,女65例;病程6小时至15个月;年龄38-72岁;脑卒中类型:脑梗塞80例,脑出血30例,脑血管后遗症34例。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50-75岁,神志正常者;③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后遗症;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排除:①不符合上述诊断、纳入标准者;②有晕针、不良反应及不愿接受针灸治疗者;③合并有心、脑、肝、肾和严重危急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传染病及精神病患者;④头部外伤或头颅手术造成头部治疗区被破坏者;⑤年龄在50岁以下或7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针刺选穴   参照焦氏头针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及配合颞三针定位。焦氏头针区运动区: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的投影。上点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后移0. 5 cm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之问的连线即为运动区。将运动区划分为五等分,上五分之一为下肢、躯干运动区,中五分之二为上肢运动区,下五分之二是面部运动区。感觉区:自运动区后移1. 5 cm平行线即为感觉区,上五分之一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中五分之二为上肢感觉区,下五分之二是面感觉区。足运感觉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央旁开左右各1 cm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的3 cm长的直线。颞三针        定位:在偏瘫同侧颗部,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处为第一针,以此为中心,同一水平向前、后各移一寸处分别为第二针、第三针。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再根据不同疾病选取健侧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及患侧颞三针定位,用一根专用的白线量出一定长度为软尺,经常规消毒后用0. 35 mmx40-50mm的一次性无菌毫针沿头皮30°角斜刺至头皮帽状筋膜下层或肌层穴位处,运针得气后加用HM6805-2型电针治疗仪将疏密断续频率调至14-18,连续波频率调至2-8,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将导线连接在针柄上。30-45min/次,1次/d, 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
       操作方法:刺激强度以产生酸、麻、胀痛为度,实证施以提插捻转泻法,虚证施以插捻转补法。治疗时间、疗程同头电针组。
       疗效标准   参照《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拟定疗效标准。基本治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能徒步行走,生活能白理,肢体肌肉恢复到IV级以上;语言基本流利;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显效:肢体活动等症状有明显改善,能步行,肢体肌肉恢复2个等级以上;语言较流利,基本能表达清楚;饮水、吃饭无呛咳,但需时较正常延长。有效:肢体活动及其他症状有所改善,肢体肌肉恢复1个等级以上,语言较前流利。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经治疗,144例患者中,治愈66例,显效57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52%。
        中风属于临床常见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多种疾病。中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主要研究课题。
        “中风”一词源于《黄帝内经》,以后在隋代巢元方等人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和唐代孙思邀所著《千金要方》中称之为“偏枯”。中风病因机制在于阴阳失调,阴陷于下,阳亢于上,水不涵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痰热挟夹,窜扰经隧,蒙蔽清窍。其关键是内风妄动。病因责于气血不足,阴虚阳亢,肝气横逆,肝胆热盛,痰火冲逆等。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千金方》中记载,以艾灸天窗、百会。《圣济录》中载以艾灸本神、曲鬓、曲差、神庭等。这些用头部腧穴来治疗中风的记载,为后世头针治疗中风奠定了基础。《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云:“十二经脉,三白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头为诸阳之会,多因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和,气血逆乱,痰火相干,清窍瘀阻,络脉不通而致半身不遂、肢体不用;取头部感觉区、运动区、足运感区电针治疗,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从而起到疗瘫起废作用。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十二经脉三白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六阴经中,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十二经别的脉气皆上行头部,通过经脉、经别以及阴经与阳经的表里关系沟通全身。根据标本根节理论,头部又通过经脉的标本根节关系,与全身十二经脉相通。根据气街理论,头部为4个气街之一,是经气汇合通行的共同通道。头部通过任、督二脉的交会,统领十二经脉,联系全身。“头为精明之府”(见《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就是说: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奉于头,人的主要感官如眼、耳、鼻、舌等也都集中于头部,这些感官只有不断得到脏腑精气的供养,才能精明伶俐显现光华。“脑为元神之府”(见《本草纲目》),就是说:头脑主宰人的精神活动,而这些精神活动也是在头部阴精阳气都充盛的情况下,才能维持正常。因此,针刺头部经络、输穴,疏通头部气街,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对脑功能失调以及全身肢体内脏疾病起治疗作用。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皮部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中风偏瘫疗效卓著,明显优于其他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头穴治疗中风的记载,《灵枢•五乱》篇云:“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取之天柱”,其中所述的厥逆、眩仆指中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儿十年内,使头针疗法作为一种独立的疗法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111

主题

109

回帖

61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13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6: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头针治疗中风近来报道较多,一般认为该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好。中风的治疗,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尤其是急性期,在抢救的基础上结合头穴治疗。在急性期以后,要结合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康复。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表明:头穴不但能治疗中风的各种功能障碍,还能改善全身状况,如对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力、血脂、白由基、微量元素、免疫功能等都有调节作用。该头针法可以增强改善病灶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相应侧枝循环的建立,使该局部缺血区的脑血流障碍得以改善,也可以促使因出血灶压迫,兴奋性受抑制而处于体克或体眠状态下的脑细胞觉醒并迅速恢复其兴奋性,进而促进患者的功能得以恢复。电针疏密波或断续波刺激,不但可以克服手法运针不持久、易疲劳等不足,同时又能克服电针单一波形易产生适应的缺点,其动力作用大,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目_能增加代谢,促进气血循环。传统医学认为,在中风偏瘫的早期不主张采用头针治疗,特别是对出血性中风患者,以免加重病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脑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脑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虽然病灶处有一部分大脑神经细胞死亡,但在病灶周围的神经细胞并没有完全死亡,大多仍处于体眠状态,如何使部分暂时失活的神经细胞恢复其正常功能是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研究表明,头针疗法可以改善大脑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脑水肿,调节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纠正抑制性泛。早期应用头针治疗是可行的。还有临床研究也表明:早期应用头针治疗中风偏瘫,不仅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而且效果明显优于恢复期。
       总之,头电针治疗中风取穴少而精,刺激强度小,尤其对于中风病初期及后遗症期有明显的效果,且优于其他疗法。经查阅国内有关资料,未见头电针治疗中风的报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值得进一步探讨。笔者把头电针与颞三针有机的结合起来中疗中风偏瘫早期,有利肢体功能早日康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20 01:13 , Processed in 0.20675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