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32|回复: 3

补脾胃就是补气血

[复制链接]

777

主题

342

回帖

370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708
发表于 2014-9-13 15: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都知道,气血流通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小天地,有一个小循环,脏腑经络,气血流通,循环不息。只有我们的气血充盈润泽,生命才能旺盛、才会强壮。
  现代人尤其是都市的上班族多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再加平时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又缺乏运动,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腰酸背痛、失眠、神经衰弱、手脚冰冷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我们体内的气血出现了问题。
  气血能支持、供养、调节脏腑的功能活动,如果我们的气血受损,就会影响到脏气的运行,脾胃升降及其枢纽作用受到抑制,进而清阳之气不能散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水谷无法摄入,废浊糟粕无法排出,继而可变生多种病症。因此,想要脾胃健康、身体健康,先要补益好气血。要补气血,先了解一下气血从何而来。有人说了这还不简单嘛,血肯定是从心脏里来的。没错,但这只是单方面的认识。因为我们的心脏只是管理血脉的,并非是血的源头。那气血的源头在哪儿呢?我们说过了,脾胃为气血之源。中医里讲,胃主食,水谷精微进入胃里以后,通过脾主运化,将全部精华转为气血上输给心肺等脏器。脾胃是气血的源头,那就表明食物是补益气血的主要原料。
  什么样的食物才能补气血呢?《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就是说,人的生命以饮食水谷为根本,所以当断绝饮食水谷时,人就要死亡。这里的“水谷”,就是我们平时吃的主食,吃的五谷杂粮!粮食是植物的种子,可以说是最精华的、最有朝气的部分,吃下就会生成气血。
  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五谷为充”,也就是说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主食摄入不足,很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现在很多青少年未老先衰,头发早脱或变白,这主要是肝肾中精血不足所致。这直接的原因是脾胃提供的主食营养不足。最新研究显示,主食吃得少的人,坏胆固醇会增高,患心脏病的风险更大。显然,我们体内的气血就好像是汽车的汽油,而主食则是气血的主要材料。
  生活中,还有一些女孩子平时为了减肥,不吃东西,尤其控制主食的量,这样的做法其实都是有失偏颇的。有这样一位女孩子,平时为了减肥就不吃主食,饿了就吃点水果。前一年,这个女孩子每天早晚都坚持跑步,但饮食上绝不碰米饭、白面等食物,就吃点蔬菜和水果,有时再喝点牛奶。的确,这一年下来,她的身体保持得很好。可是另外的事却来了。她经常感觉头晕恶心,每天工作时也提不起精神,还经常感冒。后来到医院做检查,发现她患有缺铁性贫血。这其实主要是主食吃得太少惹的祸。诚然大米、白面里面含有较多的淀粉,属于多糖,属于能量密集型的食物,这些能量被摄取后,只能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从而引发肥胖,进而有可能会引发各种慢性疾病。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现代医学的解释是:肥胖、糖尿病等都被称为代谢病,吃的比消耗的多就是代谢病的根源。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能量平衡的问题,往往多吃多动的人,比少吃少动和不吃不动的人更健康。从中医角度来看,肥胖的原因并不是吃得多,而是因为脾胃运化失调所致。
  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这个膳食宝塔分为多层,它的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我们看,最底层、面积最大的是什么?是谷类、薯类及杂豆食物。底层是根基啊,根基若是过于单薄,整个宝塔还怎样屹立不倒呢?这其中,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按要求,每人每天应该吃250-400克。平时我们除了多吃一些五谷杂粮、豆类等主食外,还要少吃那些精加工的食物。
  很多时候,养生就是从身边的事做起,就是从身边最常见的事物中发现真理,而现代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一般来说,长夏天气比较潮湿,容易引发脾胃病,这时可多吃一些豆类食物,有健脾利湿的作用。这些豆类食物包括黄豆、绿豆、白扁豆、四季豆、红小豆、蚕豆、荷兰豆、豌豆、绿豆、黑豆等,这些豆与粳米一起熬粥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豆类食物有化湿补脾的共性,尤其适合那些脾胃虚弱的人食用。但是,根据种类的不同,它们的食疗作用也有所区别。
  ◇ 黄 豆 ◇
在豆类食物中,黄豆可谓是一个主角。中医认为,黄豆性味甘平,归脾经和胃经,有清热利尿和解毒的功效,它对于胃中积热、厌恶油腻有很好的疗效。同时,黄豆是素食主义者的蛋白质主要来源。
  1、平时多喝点豆浆、吃点豆类食物不但可滋养脾胃,而且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有美容养颜的作用。黄豆制成豆浆后,更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和运输,能排解脾胃中的胀气、解热润肺。
  2、用适量的黄豆与牛肉一起炖煮至熟烂后食用,可以补脾壮骨,是儿童“转骨”的好食物,也是全家日常保健的优质菜肴。
◇ 扁 豆 ◇
  扁豆性味甘平,归脾经和胃经,有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的功效。对由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女性白带多等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胃虚弱,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时最好多吃一些扁豆。
  1、将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山药30克一同煮粥,等粥快熟时加入适量的红糖搅匀即可食用。有补益脾胃、调中固肠的功效,适于脾胃气虚引起的便溏、消瘦的人食用。
  2、女性可以将扁豆炒熟研成末,每次6-12克,用糯米酒或温水送服,能够缓解白带多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扁豆一定要烧熟煮透,否则会食物中毒,平时最好多吃焖、炖扁豆。
◇ 豇 豆 ◇
  豇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豆角。中医认为,豇豆性平,味甘、咸,归脾经和胃经,具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养颜调身的功效,可治呕吐、痢疾、尿频等症。《滇南本草》中载:豇豆“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李时珍也曾称赞它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之功。大便干结的人应慎食豇豆。
  ◇ 绿 豆 ◇
  绿豆性味甘寒,归心经和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止渴解烦、明目降压、利咽润肤、消脂保肝的功效。可用于暑热烦渴、疮疡肿毒、肠胃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等病的防治。当然,不是什么体质的人都可以吃绿豆的,绿豆吃多了,反而会损伤脾胃。因此一定适可而止。
  天气太热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没胃口、恶心欲呕,这时喝一些绿豆汤会有所改善。需要注意的是,绿豆汤不宜喝太凉的,因为绿豆本身性寒凉,若再饮冰的绿豆汤,会更加影响脾胃功能,易造成脾胃失衡、腹泻。脾胃虚寒者更不宜多吃。
◇ 豌 豆 ◇
  豌豆性味甘平,归脾胃二经,常吃能够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利小便,适用于气滞、打嗝、胸闷不适、腰痛等症状。用豌豆熬成粥,适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食少、腹胀等症状。
  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甘味食物:
  ◇ 山 药 ◇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经、肺经、肾经。生山药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常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咳喘、肾虚遗精、带下、尿频等症;熟山药能补脾健胃,常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等症。总的来说,补阴宜用生山药,健脾止泻宜用熟山药。
  1、生山药以汤匙刮成泥,配热饭吃,或煮熟日常食用,在养胃补虚上最佳。
  2、山药藤上所结的小山药煮熟后去皮,加少量的糖,在睡前食用,可以止梦遗,兼补肾健胃。将山药洗净切块,加排骨、蔬菜煮成汤,可健胃补脾,促进身体长高,小孩子适宜常吃,女性朋友常吃还能养颜美容,帮助美白又补钙。
  ◇ 大 枣 ◇
  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平,可补中益气、安中养脾、养血安神。《本草备要》记载大枣可“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食物本草会纂》记载大枣“久服轻身延年,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民间也有“一日仨枣,长生不老”之说。大枣不仅对脾有益处,还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女性朋友,可以煮粥食用或者切碎晾干泡水、代茶饮。大枣还可以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饮用,对缓解胃寒、胃痛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 葡 萄 ◇
  葡萄性平,味甘酸,具有补气血、强筋骨、益肝阴、利尿、舒筋活血、暖胃健脾、除烦解渴等作用。现代医学则认为,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容易被人体直接吸收,所以非常适合于脾胃虚弱、咳喘、胃痛、贫血、肝炎病人和孕妇食用。据说,每天饮用红葡萄酒15 毫升,2-3次,可暖胃解痉,祛寒止痛,促进消化,有益心脏。注意,容易腹泻的人要少吃葡萄,否则容易拉肚子。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9-13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甘 蔗 ◇
  甘蔗性味甘平,有止渴生津、消痰止咳、解酒除烦、清虚热、止呕吐之功,适于病后体虚、胃肠虚弱者。用新鲜的甘蔗汁1 杯,生姜汁少许,和匀后一次性喝下,可改善胃病所致的呕吐或脾胃虚弱。尤其是神经性胃炎或慢性胃病所致的反胃,效果突出。
  ◇ 香 蕉 ◇
  香蕉性味甘寒,有清热、生津止渴、润肺滑肠的功效,可以润便、润肠、降血压。中医认为,“甘易肉肿”,因此像香蕉等太过甜的食物,对正有扭伤的人不适合,应等痊愈后再吃,否则会更严重。当然,香蕉也要少吃,吃多了容易胀气,尤其是糖尿病人、肥胖的人更要少吃。
  在现实生活中,甘味食物有很多,像蜂蜜、糯米等,都有很好的养脾胃作用。当然,不论是甘味食物,还是甘味药物,也需辨证对待,体质不同选择不同。中医认为,“甘味”还可分为“甘温”和“甘凉”。对于阳气不足的人来说,最好选择“甘温”的药物或食物(如面粉、糯米、南瓜、莲子、芋头等);对阴气不足的人来说,最好选择“甘凉”的药物或食物(如绿豆、丝瓜、冬瓜、茄子、白菜、黄瓜等)。
  就脾胃来说,“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润”,因此要治脾病,可多选择“甘温”以助其升;而“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因此在治胃病时,最好多选择“甘凉”以助其降。
  另外,从养生角度来看,春天最好适当多吃一些甘味食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指出:“肝者,通于春气。”就是说,肝的生理活动与春季的阴阳变化是相互通应的。春为肝气当令,肝气易于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太旺容易克制脾土,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食滞,或者不爱吃东西。而甘入脾,所以春天适当多吃一些甘味食品,可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适当吃甘味食物可养脾,但是过食则会伤脾。甘味食物吃得太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脾瘅dān”。什么是“脾瘅”?“瘅”在这里有“热”之意,脾瘅即脾热,也就是说吃多了甘美的食物,容易壅滞脾气,使脾气日久郁而化热。这种脾热,最早是灼伤胃阴出现“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再往前发展就是糖尿病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物极必反,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3 15: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4-18 17:02 编辑


  另外,从养生角度来看,春天最好适当多吃一些甘味食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指出:“肝者,通于春气。”就是说,肝的生理活动与春季的阴阳变化是相互通应的。春为肝气当令,肝气易于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太旺容易克制脾土,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食滞,或者不爱吃东西。而甘入脾,所以春天适当多吃一些甘味食品,可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8

主题

864

回帖

100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9-13 15: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适当吃甘味食物可养脾,但是过食则会伤脾。甘味食物吃得太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脾瘅dān”。什么是“脾瘅”?“瘅”在这里有“热”之意,脾瘅即脾热,也就是说吃多了甘美的食物,容易壅滞脾气,使脾气日久郁而化热。这种脾热,最早是灼伤胃阴出现“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再往前发展就是糖尿病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物极必反,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 11:05 , Processed in 0.45290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