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5|回复: 1

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胃脘痛

[复制链接]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17: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胃脘痛 浮针疗法 缓急止痛 2007年8月以来,笔者运用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胃脘痛31例,并设采用体针治疗的27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门诊患者,共58例,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6-62岁;疼痛持续1h者19例,2h者12例。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5-60岁;疼痛持续1h者16例,2h者11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疼痛持续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0.05 ) ,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 参照1989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庐山会议制定的“胃脘痛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轻度疼痛:胃脘痛较轻,疼痛可以忍受,但无痛苦面容;中度疼痛:胃脘痛较重,有痛苦面容,但无坐卧不安;重度疼痛:胃脘痛重,剧痛难耐,捧腹呻吟,坐卧不安。1.3纳入和排除标准 (1)符合“庐山标准”的胃脘痛患者;(2)排除其他疾病所导致或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胃脘痛患者。2治疗方法2.1治疗组 针具:符牌一次性浮针,规格为中号20G(直径0.6mm,长52mm ) 。取穴:依痛处大小在距痛处6-8cm处适当位置取进针点,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中医学理论,选取相应的夹脊穴。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浮针沿皮下快速进针,针尖直对痛处,在患者无酸麻胀痛感的状态下行扫散2min ,扫散次数约200次、扫散结束,拔出针芯,留置穿刺针管。‑可依病灶范围大小加刺数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2.2对照组 针具:华佗牌毫针,规格为0.35mmx40mm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及相应的辨证取穴。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诸穴刺入适当深度,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2组均以治疗10d为1个疗程。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30min后,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有效:治疗30min后,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治疗30min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3.2治打结果 治疗组多数病例治疗4-5次获效,最多治疗10次;对照组多数病例治疗10次。治疗组31例中,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显效率61.29%,总有效率93.55% ;对照组27例中,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5例,显效率48.15%,总有效率81.48%、经卡方检验,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

8

主题

864

回帖

100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9-12 17: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多文献报道针灸治疗急性胃脘痛有良好的疗效。浮针疗法是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新方法,其治疗原理是调节神经和体液系统,是一项对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新技术,它与中医学的十二皮部理论密切关联。《素问·皮部》:“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浮针在皮下进针,不深入肌层,进针点在病痛周围,效专力宏,理固当然。浮针疗法不同于针灸,不要求常规针刺时的“酸麻胀重”得气感。浮针仅仅作用在浅筋膜层,而不是像针灸一样作用于多层组织产生镇痛作用。笔者认为把扫散动作改为扇中有方、方里夹扇、重叠扫散、动静结合,治疗效果将更明显。尤其以重叠扫散、动静结合为根本的治疗手段,起到了调和脾胃、疏肝理气、缓急止痛的功效。本组病例研究结果表明,2组方法对急性胃脘痛均具有治疗作用,但浮针的疗效明显好于传统的体针。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穿刺点的选择要避开浅表静脉,以防皮下出血;外固定好针管以防脱落;注意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
    浮针疗法是治疗急性胃脘痛的新方法,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有待今后进一步加以探索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4:13 , Processed in 0.140901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