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2|回复: 1

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5-1-7 15: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5-1-7 15:50 编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PHN) 是指带状疱皮损疹愈合后仍持续 1 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剧烈疼痛。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发病率、疼痛程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好发年龄主要为中老年人。目前常见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笔者采用浮针和电针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年龄最小40 岁,最大79 岁,平均 62. 4 岁; 病程 1 ~ 3 个月 20 例,3 个月以上 15例; 病变位置: 胸胁肩背部 12 例,腰腹背部 20 例,头部 3例。
        纳入标准:为年龄在 40 ~ 80 岁之间有明确的带状疱疹史,病愈后在神经分布区出现神经痛。排除标准为: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合并肿瘤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
       治疗方法
       取穴: 根据患者疱疹所发部位的不同选取发病侧神经分布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刺法: 患者取俯卧位,局部酒精消毒,选用 0. 35 mm × 40 mm 毫针,针身与皮肤呈 45°角向脊柱方向刺入 25 ~30 mm,进针得气后进行电针治疗。
       电针治疗: 采用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生产的G6805 低频脉冲治疗仪。正极接夹脊穴的头侧,负极接夹脊穴的尾侧,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 个体有差异) 。治疗每次 30 min,每日治疗 1 次。
       浮针治疗: 在病痛区神经远端选 2 ~ 3 点,针尖指向神经出口处,常规皮肤消毒,取一次性浮针,在进针点针体与皮肤呈15° ~ 30°角,快速刺入,然后将针尖提至皮下,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前推进,力求无酸麻胀痛等感觉,进针完毕后,再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面平扫 5 ~7 次 ( 一般病人的疼痛症状会减轻) ,抽出针芯,将软套管的针座用创可贴固定于皮肤表面,留置 24 h 后拔出。隔天 1 次,5 次为 1 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 疼痛完全消失; 显效: 疼痛基本消失,不影响患者的睡眠、生活和工作; 有效: 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无效: 疼痛无明显变化。
       P HN 是慢性、持续性的疼痛病证,是临床难治病症之一。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在急性发作期对外周神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致使感觉神经的传导出现了障碍,再由于患病老人的免疫力持续低下,从而神经修复能力下降,导致神经性疼痛持续性存在数月数年之久。现代医学神经解剖已证实,夹脊穴附近均有脊神经后支分布,其深层有交感神经干,交感神经椎旁节及其与脊神经相联系的灰、白交通支分布。电刺激疱疹分布区域之夹脊穴,可刺激相应神经节段及其周围组织。虽其具体的机制现在还不明确,但有学者认为其可能使神经中的痛觉纤维传导阻滞,或是提高肌体痛阈,从而增强肌体对疼痛的耐受。另一方面电针刺激夹脊穴引起的针感传导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能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某些化学介质,从而达到镇痛作用。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15: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浮针疗法具有镇痛、促进组织功能恢复和伤口愈合等作用。浮针的进针部位与痛点有一定距离,其针具较粗,通过 “扫散”过程,可产生较显著的循经感传效应,使疼痛组织的生理功能活跃,改变病理状态,消除或减轻炎症,达到镇痛目的。有人认为此种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的表浅末梢的病变而引起,浮针治疗采用椎旁取点与局部取点相结合的方法,能阻断其深部神经分支与浅表神经的联系。将电针与浮针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累计效应,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9 01:30 , Processed in 0.36796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