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98|回复: 1

全息与面针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5-1-27 16: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5-1-27 16:40 编辑

    面针是指通过对面部特定穴位的针刺来治疗疾病的针法,是在继承中医望诊及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作用机制目前普遍认为主要以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
       生物全息律与古代全息思想
       1973年,张颖清教授发现穴位分布全息和生物全息律。生物全息律是生物体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部分与整体的特定相似性,部分总是包含整体的全部信息。信息就是物质与能量存在、变化的外在表现。全息理论认为,人体为一全息胚,整个人体是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具有不同特化程度的多重全息胚元,即人体的各个部分都包含了整个人体的全部信息。人体内各器官不仅包含人体的全部信息,而且人体本身也包含了整个宇宙的信息。整个宇宙是一个母系统,人是其子系统之一,是大宇宙中的小宇宙。此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印”的思想。
     《素问 阴阳印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也。”《灵枢岁露篇》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 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 邪客》:“人与天地相应也。”《素问 阴阳离合论》又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 ”。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宇宙全息及人体阴阳全息律。
       祖国医学中的全息思想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甲骨文字,如“疾目”即是对内背、外背、白睛、黑睛、瞳孔的观察所得;“疾口”是对口部疾病的观察所得。还有疾耳、疾自(鼻)、疾舌、疾言、疾齿、疾首、疾手、疾胫、疾止(趾)等,无疑都是通过望诊观察所知。《周礼天官》曰:“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三变,参之以九脏之动”。观察人身面部气色,参合五官九窍的形态变化,用五行观点予以分析,来判断疾病的预后良恶。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103种疾病,涉及内、外、妇、儿诸科,所载颐痛、痛首、股痛、牡痔、牝痔、瘿、马疣、蚀齿等,这些病名的确立,望诊当为诊断之首。《难经》中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的名句”。《黄帝内经》对望诊作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即主张神色形态的观望,又主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医学鼻祖张仲景“力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经验所著《伤寒杂病论》,为临诊提出了被后人遵奉的法则,尤其是望舌理论更是中医舌诊理论的基础,是剖析病机,确立论治的提纲。医德圣贤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色脉》说:“为医者,虽善于脉侯,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把查颜观色放在了首位。祖国医学通过一张脸、一只耳廓、一个舌头、一段脉搏、一只手等就可得知身体其他部位的信息,继而下诊断进行治疗,这里无不体现着生物全息理论的实际应用。
       中医理论从人体的一般全息胚入手,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其周围环境的协调等结合起来研究,注意在人体的复杂结构中把握住整体性的研究。中医整体观、全息思想与生物全息律理论是相通的,二者的古代思想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微针系统诊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面针的文献查考
       面针渊源于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面部分区和根据色泽变化来诊病的记载。如在《黄帝内经灵枢经》中就有“五色各有其脏部”、“各以其色言其病”的论述。在《灵枢 五色篇》中对面部的反应区有详细的记述,把面部分成若干部分,相应配属脏腑。根据五色的沉浮、聚散、泽夭、明暗等配以五行生克的吉凶顺逆变化,以推断疾病的所在部位,病势发展,预后良恶。如“庭者,首面也。阅上者,咽喉也。阅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等。但因其文字古奥,所以后世医家作了些注解,其中以《类经》注文比较详细。另外,在《针灸甲乙经》、《灵枢经合纂》、《内经知要》、《诊家正眼》、《四诊抉微》和《形色外诊简摩》等历代文献中也有记述。因此,目前对于面针疗法穴位定位主要根据《灵枢 五色篇》及《类经》注解。
       面针疗法与生物全息律
       中医理论蕴育了生物全息理论,生物全息理论及现代科学也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部分是整体的缩影,部分可以再现整体之象。《灵枢 本脏篇》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诸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种外表与内脏、部分与整体对应性思想对中医脉诊、望诊、舌诊及耳针、眼针、手针、面针、头针、第二掌骨侧速诊法等微针系统诊疗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机体的任何相对独立部分的每一位区都与特定的整体部位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信息交换,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特定整体部位的变化。相对独立部分的这些位区命名、分布规律都与整体的特点相对应,是整体的缩影。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6: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体是由若干脏器、感官组成,而各个部分均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和相对独立的活动,这些都是整体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机体统一性的基础和决定因素。所以,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生理上都是相互联系,共同维持协调平衡,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并按一定规律发生转变。这是中医学在探索生命活动规律上的动态平衡观和整体观。全息胚不仅是生物体控制下的结构单位,而且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它不仅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的边界,而且其内部还有着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完整性。所以,面部相对于人体全身来说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全息胚,人体的全部信息尤其是各器官脏腑的病理状态都可以反映于面部。因此,面针疗法就是通过人体面部这一局部区域内所存在的特定而完整的穴位体系来诊断、治疗疾病的一种针法。
      面针疗法主要来源于中医诊断学望诊的论述,利用面部与相应脏腑肢节的联系,当某一脏腑或肢体某些部位患病时,在面部的相应部位可能就有异常改变,从而可以通过针刺来治疗。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已证实了面针的镇痛作用和对脏腑机能的调整性效应。中医整体观与生物全息论普遍被认为是微针系统诊疗法的理论基础,它们为面针疗法乃至微针系统诊疗法的普及提供了理论依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7 10:51 , Processed in 0.47800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