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8|回复: 1

靳三针疗法治疗痉挛性瘫痪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发表于 2015-5-19 16: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5-5-19 16:17 编辑

       痉挛性瘫痪是中风后严重的后遗症,严重的痉挛会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本文通过探讨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作用,为寻找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较优方法提供依据。
       患者均为医院针灸病房和门诊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部 CT MRI 确诊。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急性期经头颅 CT 扫描或核磁共振(MRI)证实为脑梗死者;②中风次数<3 次者;③年龄 4075 ,病程在 2 星期到 6 个月;④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肌张力增高症状。参照 Brunnstrom 六阶段分期标准分期在Ⅲ~Ⅳ期。修改的 Ashworth 瘫痪肢体肌张力评定在 13 ;⑤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⑥配合治疗者;⑦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心、肝、肺、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④其他原因引起的肌张力障碍及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者;⑤近期服用过中西镇静药物及肌肉松弛剂者。
       治疗方法:靳三针+康复治疗
       所有患者均按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症处理高血压、高血糖。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方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治并发症,辅以必要的营养支持。
       靳三针:头针为颞三针;体针为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与下肢挛三针(鼠蹊、阴陵泉、三阴交)。口角歪斜加口三针(地仓、迎香、夹承浆),失语加舌三针(上廉泉、左右旁廉泉),腕关节严重痉挛加腕三针(阳溪、阳池、大陵),上下肢痉挛无法伸展加开三针(水沟、涌泉、中冲),踝关节内翻加踝三针(太溪、昆仑、解溪),指趾浮肿加八邪、八风。使用0.32 mm×2550 mm一次性针灸针,75%乙醇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分别在进针后10 min20 min30 min各行针1,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每星期5,共治疗4星期。
       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方案主要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康复医学》第3版制定。康复包括缓解肌张力(抗痉挛体位的摆放,牵伸躯干肌)、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转换、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肢控制能力训练。每日康复训练1,每次45 min。每星期5,共治疗4星期。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是高级中枢损伤后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和抑制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控制肌痉挛、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及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康复治疗上至关重要。
       中风后康复的理论依据是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脑的可塑性和代偿功能一般不会自动发展,需要依赖有效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有目的主动和被动的功能和运动训练,把对正确运动形式的促进与对不正确运动形式的抑制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地向肌肉和关节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大量本体运动及皮肤感觉的冲动输入,可使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引发突触再生和大脑功能重组,促进侧枝轴突突触联系建立,控制肌痉挛,促进新的条件反射和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经过多次重复可将此活动程序编排入椎体外协调系统形成协调运动定型,促进自主、分离、协调运动的正常功能模式形成,从而重新获得对运动的控制能力,使运动功能得到恢复。研究表明,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主要选取头部颞三针、上肢和下肢挛三针。颞三针定位在颞部颅盖骨最薄的区域,位于感觉区和运动区在颞部耳上的投影区上,神经血管极为丰富,针刺该区域所产生的生物电效应可传送到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功能区受损的神经细胞恢复功能,促进脑代偿能力,从而改善肢体痉挛状态。临床研究显示颞三针无论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均有较好疗效。挛三针穴位均处于较大的神经干附近,且以痉挛关节的局部穴位为主,注重肢体内侧肌群(阴经)穴位的应用,配合肢体外侧(阳经)穴位,使阴阳互济,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控制和抑制痉挛,从而建立正常运动模式。上肢挛三针包括极泉、尺泽、内关。极泉穴下有臂丛神经主干通过。现代医学认为,中风造成的上肢不遂,主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导致支配上肢运动的臂丛神经兴奋性降低,针刺极泉穴可兴奋臂丛神经,促使上运动神经元重新修复。尺泽是治疗上肢痉挛的常用穴位,偏瘫痉挛状态属十二经筋的病候,手太阴经筋“结肘中”,尺泽穴位于肘关节正中,穴下深层有桡神经,桡侧副动、静脉前支,桡侧返动、静脉等,故临床常用来治疗经筋循行所过处出现的痉挛和强滞。内关穴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其深层有正中神经通过,针刺内关穴可刺激正中神经,缓解上肢的肌痉挛。下肢挛三针包括鼠蹊、阴陵泉、三阴交。鼠蹊穴位于现代解剖学之腹股沟区,该区域是腹部与下肢的连结区,关系到腹部及大腿肌肉的收缩用力,针刺鼠蹊穴可以起到松解痉挛肌肉、缓急止痛的作用。阴陵泉位于膝关节附近,而膝关节为经筋聚集之所,故针刺阴陵泉能缓解肌腱痉挛,改善关节活动不利的状态。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补益肝肾、调理脾胃、活血通络、生髓益脑的功效。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采用阴陵泉透刺阳陵泉、三阴交透刺悬钟,内外相应,阴阳相协,源于中医学“阴中求阳”的理论,可以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

133

主题

134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6: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刺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加快中风后的康复进程,提高疗效。针刺疗法与现代康复训练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具有取长补短的意义。针刺属被动康复,患者主要接受医师的针刺治疗;西医功能训练属主动康复,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肢体的锻炼、运动模式的重新学习。两种康复模式单独使用均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是两者均有自身的不足。单纯针刺治疗而忽略现代康复训练,患者肢体失去主动运动和运动模式重新学习的机会,错误的运动模式可能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功能康复。但是单纯康复训练而忽略针刺治疗,患者肢体失去必要的刺激,恢复较慢。研究表明,过高的肌张力不利于关节的运动,针刺刺激主动肌,作为一种外周感觉的输入,可兴奋运动神经元,缓解痉挛状态,促进分离运动的产生,与康复训练产生治疗上的协同效果。颞叶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通过针刺颞三针提高智力,改善中风抑郁及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康复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从而使患者获得的训练效果更为理想。很多研究表明,对中风偏瘫患者,若能采用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5 21:12 , Processed in 0.27880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