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品味人生 于 2015-6-23 15:40 编辑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本身或周围结构病变造成的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产生的自发性疼痛,临床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笔者运用平衡针疗法,以针刺肩外陵穴为主,配合点穴,治疗坐骨神经痛120例,临床治愈率71.7%,总有效率96.了%。现简要报告如下:
平衡针疗法定义
平衡针疗法又称整体平衡一针疗法。主要通过人体的信息系统(即经络和神经系统),在针灸的外因刺激下,依靠针刺效应的反馈技术原理,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治愈疾病的方法。不治疗患处。
病例均为门诊、病房经骨科、神经内科确诊病人。(一)性别:男性71人,59.2%;女性49人,占40.8%。(二)职业:工人53例,占44.2%;农民15例,占12.5%;干部(含知识分子)39例,占32.5%;其他13例,占10.8%。(三)年龄:<29岁9例,占7.5%;30~39岁44例,占36.7%;40~49岁43例,占35.8%;50一59岁15例,占12.5%;>60岁9例,占7,5%。(四)病因:原发性坐骨神经痛56例,占46.7%;继发性坐骨神经痛64例,占53.3%。
二、诊断要点
(一)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呈放射性疼痛,在压迫神经根时常使咳嗽打喷嚏等动作致使疼痛加重。(二)压痛点多见于坐骨神经通路。(三)常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趾背屈力减弱,以及小腿皮肤温度降低,皮肤色泽及出汗改变等。(四)坐骨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功segue征Neri征,sieard征等。(五)由于病因不同,往日常有相应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所见。
病 因分类与临床分型
一、病因分类
(一)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或坐骨神经炎。多见于风湿或扁桃腺炎、牙病、副鼻窦炎等体内感染病灶,主要引起坐骨神经痛的间质炎,多与肌炎,纤维织炎伴同时发生。(二)继发性或症状性坐骨神经痛.①骨与关节病;腰椎间盘脱出是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原因。此外,增生性脊椎炎,类风湿关节炎,脊椎结核,脊椎畸形(如脊椎裂,腰椎能化或能椎腰化)等。②椎管内病变压迫:如硬膜外转移癌,马尾肿瘤,蛛网膜粘连等。③盆腔内病变压迫,如子宫肿瘤,胎儿压迫等。④中毒代谢障碍等(如糖尿病)。⑤臀部药物注射的位置不当。
二、临床分型
(一)坐骨神经炎(即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或感染、受寒致坐骨神经痛),起病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可有受寒受凉史。疼痛多呈坐骨神经通路放射,性质剧烈。跟进反射减低或消失,感觉障碍范围相对较大也较显著,植物神经改变较重,腰椎活动障碍较轻,或病程短,予后好。(二)根性坐骨神经痛,常与外伤有关,易反复发作,其病因多见于腰椎间盘脱出症,其他亦可见于腰髓关节病的腰髓神经根炎,马尾肿瘤等。疼痛多见于从臀部沿大腿后方,向小腿外后方和足背外沿处传导,并沿坐骨神经呈闪电样放射性疼痛,Lasegue征阳性,腰肌紧张,腰椎活动受限,腰椎平片可见腰椎正常凸消失,甚至后突或侧弯椎间孔变窄,椎体边缘可见唇样增生。(3)干性坐骨神经痛,多见于髓骼关节炎盆腔病变,髓关节炎,梨状肌纤维织炎,臀部注射刺激性药物部位不当等病史。但明显的感觉障碍和肌肉萎缩。
一、治疗方法
(一)针刺肩外陵(配合点穴)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后线的中点。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一根,呈45度角向内斜刺。手法为泻法,交叉戚穴,双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为了强化针刺的治疗效果,针刺后可用指针(拇指与食指)点压风池穴、大椎穴。每穴10-20秒钟,治疗次数与疗程同针刺相同。
(二)针刺气海俞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取穴为患侧气海俞为主穴,必要时亦可按照辩证论治选配阳陵泉、绝骨穴等,一般采用5寸毫针一根,垂直稍向脊柱方向进针3-4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使针感沿大腿后方(侧)传导至足即可起针,每日一次,七次为一疗程。
疗效际准  一)临床治愈:两个疗程内临床症状消失,活动自如,功能恢复正常。(二)显效:两个疗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疼痛明显缓解。(三)进步:两个疗程内疼痛减轻、体征改善,功能好转。(四)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功能无变化.
治疗效果:临床治愈86例,占71. 7%,显效18例,占15%;进步12例占10%,无效4例,占3.3%.(二)对照组:临床治愈92例,占21%;显效97例,占48.5%;进步38例,占19%;无效23例,占11.5%。
经对30例发病治愈半年以上随访,复发率6. 7% (2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