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宝 于 2015-6-26 16:40 编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1 位致残和死亡原因。认知功能障碍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据研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了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据统计中风后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比率为 50% ~ 75%。中晚期认知功能衰退严重,治疗效果不理想,故早期识别认知功能损害已成为目前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且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针刺疗法疗效肯定,成本低,方法简便安全,早期使用可望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患者年龄( 63. 75 ± 9. 52) 岁,病程( 24. 35 ±15. 66) 天; 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 1995 年成都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拟定,全部经 CT 或 MRI 确诊。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 ②中风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19 分、< 27 分入组; ③年龄 50 ~ 75岁,小学文化以上; ④病程在 3 个星期至 6 个月内; ⑤脑电图检查有异常者。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②有心肌梗塞、严重肾脏或肝脏疾病的患者,有严重感染或严重的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疾病者; ③有恶性肿瘤患者; ④3 个月内有头部外伤史者; 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恐惧针灸者。 治疗方法:采用五音疗法配合靳三针加大陵穴治疗,每日治疗 1 次,每次 30 min,每周 5 次,星期六、日休息。针刺 15 次、30 次、60 次后分别统计疗效。 靳三针加大陵穴治疗 取穴: 颞三针取病灶侧,位置: 耳尖直上发际上 2 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 1 寸为第二、第三针; 针法: 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 1. 2 ~ 1. 5 寸。四神针,位置: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 1. 5 寸; 针法: 针尖向外方斜刺 0. 8 ~1 寸。加双侧大陵穴,选用环球牌 0. 3 mm × 25 mm 毫针,直刺 0. 2 ~0. 3 寸,施平补平泻手法。 五音疗法 针刺的同时配带耳机听音乐( 采用中医五行音乐光盘治疗,作曲: 石峰; 中医顾问: 郝万山; 演奏: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团) ,常见五音疗法辨证分型: ①肝气郁结,选用角调: 为春音,本调条畅平和,助人入眠,有促进体内气机宣发和舒展的作用;②肝郁脾虚,选用宫调: 为长夏音,本调悠扬谐和,能促进全身气机稳定,调节脾胃功能; ③肝胆湿热,选用羽调: 为冬音,属水,本调柔和透彻,发人遐想,启迪心灵,有清利肝胆之功效。在欣赏曲目时,需放松心情,宁心定志,并且声音要中正平和,相互谐调。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中医症候临床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同时进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显效: 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MMSE 分值>27 或增加 5 分以上; 有效: 临床症状部分好转,MMSE 分值增加 1 ~4 分; 无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MMSE 分值不增加。 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善忘”、“健忘”的范畴。基本病机为阴阳气血失调,虚、痰、瘀、火、风上犯脑髓,神机失用而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 “靳三针”是靳瑞教授在 40 余年的临床基础上,继承传统针灸学,借鉴和吸收现代医学内容,总结出的稳定、可靠灵验的治疗方法。其中颞三针主治中风偏瘫,取穴部位正是手足少阳经所分布的颞侧,可疏通肝胆经络气血,平肝熄风潜阳,改善脑部气血运行,鼓舞少阳生发之机,有利于中风后偏瘫肢体的恢复。且“颞三针”对应大脑中央前、后回,分别是躯体的运动和感觉中枢,而颞叶皮层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故针刺“颞三针”可提高智力、改善运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