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养生堂 于 2015-6-26 16:49 编辑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之一,隶属于祖国医学“面痛”、‘头痛“、“偏头痛”’范畴。疼痛为周期性阵发性电灼样剧痛笔者运用平衡针疗法,以针刺中平奇穴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治愈率92.72%,有效率100%。现简要报告如下:
平衡针疗法亦称整体平衡一针疗法。主要是利用针灸的外因刺激,通过人体的信息系统,(即经络和神经系统),在大脑中枢的调节作用下,依靠针刺技术的反馈效应原理,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治愈疾病的平衡疗法称之。
本组病例男性21例,占43.75%;女性27例,占56.25%,年龄分布<30岁1例,占2.08%;30-39岁3例,占6.25%,.40~49岁21例.占43.75%:50~59岁17例,占35.42%:>60岁6例,占12.5%.职业分布:工人25例.占52.08%;农民11例,.与22.92%;干部5例,.42%:其他7例,占14.58%。病程<3个月16例,占33.33%:6个月9例,占18.75%:12个月8例,占16.67%;l-3年10例,占20.83%;>3年5例,占10,43%发病年龄最大81岁,发病时间最长13年。
诊断要点:
1、一侧三叉神经分布区突然发生闪电式、阵发性、电击样剧痛。时间数秒钟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
2、常伴有面部发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涎,面肌抽搐。多见于第二、三支
3、压痛点第一支在眶上孔,第二支在眶下孔,第三支在颏孔等部位阳性。
4、除外因听神经瘤、鼻咽癌等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通路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中医辨证分型多见于外感风邪,肝郁化火、阴虚阳亢、燥热伤阴、痰火上攻,脾胃虚弱致清窍失养。
治疗方法:
1、平衡针疗法治疗组:(1)主穴中平奇穴,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右侧发病取左侧穴位,左侧发病取右侧穴位,双侧发病取双侧穴位针刺手法为泻法。此穴位于足三里穴下一寸,偏于腓侧,针刺参数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2)配穴l支取率谷穴,2支取下关穴,3支取翳风穴。治则手法参数同上。
2、中药三叉汤对照组: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白芍、细辛、延胡素、地龙、甘草、蔓荆子、僵蚕)每日一剂,10剂为一疗程。
3、常规针刺穴位对照组:取穴攒竹穴(眶上切迹)、四白穴(眶下孔)、大迎前夹穴(颏孔)、颧髎、下关穴。眶上切迹直刺1.5寸,眶下孔直刺0.5寸.颏孔向前下方斜刺1.6寸。下关穴直刺l一1.5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