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8|回复: 1

隔姜灸、悬灸对不同穴位各时段热感度的对比研究

[复制链接]

98

主题

98

回帖

54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43
发表于 2015-7-8 15: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宝 于 2015-7-8 15:13 编辑

       灸法是将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放置在体表一定的部位(主要是腧穴处)烧灼、温熨,通过温热刺激激发经络之气,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灸,灼也,从火”,艾是古今各种灸法中最常用的材料。艾绒燃烧所释放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方式向人体进行热量传递,对生物体产生积极的热刺激作用。热感觉是人们对皮肤冷热程度的主观判断,而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由于不同灸法的措施均有自身特点,灸法对穴位的致热影响亦应各有轨式。故本研究选取受试者不同部位的腧穴,观察在隔姜灸和悬灸等不同灸法刺激下,腹部、腰部、上肢、下肢穴区皮肤之初感温度、舒适温度和耐受温度的皮肤热感度及其变化,总结出各时段热感度的阈值间区,研究灸法热感觉与皮肤温度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认识艾灸作用机制、指导灸法临床应用、开发灸法医疗器械时参数的设定等起到一定的作用。
       受试对象为中医学院健康学生。试验仪器:Cheerman温度仪,型号DT-8280,由天津查尔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重光湿温仪,型号WS-A1,由河北省河间市重光湿温度仪表长生产;艾条、清艾绒由南阳市卧龙汉医艾绒厂生产。把新鲜姜切成直径2.5 cm、厚度约0.3 cm薄片,并用5号注射针头在姜片上穿刺数孔。用自制模具将艾绒做成高约2 cm、底面直径约2 cm的圆锥型艾炷,以备隔姜灸用。
       试验环境:实验室气温: (20.77±1.86)℃,相对湿度:  (53±8)%。
       检测方法:受试者在无任何刺激的自然状态下,保持安静5 min,将接触式测温仪的温度探头固定在施灸穴位中心处,两组分别在外关、中脘、足三里、肾俞穴进行悬灸或隔姜灸。悬灸组艾条距离穴位皮肤的高度为3 cm,使受试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隔姜灸组的艾炷根据每位受试者的感觉阈值的不同,每穴每次可灸2~5壮。待受试者有热感时、感觉舒适时、不能耐受时分别读取皮肤的初感温度、舒适温度和耐受温度。
       艾灸疗法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传统医学中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艾灸燃烧产生的热量被认为是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由于热量难以精确测量和计算,因此,对皮肤热感觉的定量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无疑将对揭示艾灸的物理特性、提高艾灸治疗效果、推广艾灸的临床应用、研制开发新一代的相关理疗仪器产生重大的作用。灸法与穴位温度变化的关系,曾有过一些报道,认为灸对皮温有明显的影响,但由于灸质、艾质、灸法、灸量等的不同对皮温影响也各不相同。也有学者利用传热学的理论对施灸部位皮肤进行了温度场和热流向量的数值模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受所选模型和生物传热学特征参数的影响,且需要实验测量的辅助。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直接表征,其测量技术已很成熟,在目前的许多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有学者研究了隔物灸的温度)时间关系,并绘制了曲线图。但对皮肤热感觉与温度定量关系的研究则少有文献报道。灸法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但艾绒在不同灸法中的作用是否可被单纯热的刺激替代等问题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不同灸法对穴位的热感觉程度及其与之对应的温度进行测量,拟找出两者的相应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灸法的作用机制以及灸法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本研究选取健康受试者43名,分别接受隔姜灸和悬灸。结果显示,尽管所用灸法和受试穴位有所不同,但不同个体的热感觉温度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初感温度即灸法治疗开始产生作用的温度,舒适温度为受试者接受灸法治疗的最佳温度,耐受温度为受试者所能忍受灸法治疗的极限温度(同时也作为停止灸法治疗的结束温度)。在灸法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舒适温度区间,此区间内的皮肤温度可令大部分受试者获得舒适的温热刺激,但此温度水平对于人体的热刺激作用是有限的,故不应认为舒适温度就是最佳的治疗温度。而受试者对于超过耐受极限的温度主观上是抗拒的,因此,同样不应作为医者追求的治疗温度。笔者认为,在舒适温度和耐受温度之间应存在一个稍高于正常人体温度的灸法治疗最佳温度区域,临床上,医者应设法延长该温度的作用时间,以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此外,由于在试验过程中耐受温度区间从没有出现过灼伤的情况,但受试者已感到热灼的程度不能耐受,目前并无艾绒燃烧时温度最大值的文献报道,因此,可考虑将耐受温度作为临床上防止发生灼伤的极限温度,从而为医者提供安全施灸的参考。
      与悬灸相比,隔物灸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本研究发现悬灸和隔姜灸的耐受温度分别为(40.69±1.85)℃和(42.44±3.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初感温度和舒适温度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在较低的温度水平下,人体对不同灸法刺激并不敏感,而在热感温度耐受阈值附近,人体对不同灸法温热刺激的耐受度表现出了差异性,可能是隔姜灸因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药物双重作用,多壮数的运用提高了皮肤对温度的耐受性,延长其温热刺激的时间,使患者更容易接受。隔姜灸不同穴位的舒适温度和耐受温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肾俞穴的初感温度为(29.38±4.97)℃,与另外3个穴位相比约低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出其自有的穴位特性。

98

主题

98

回帖

54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4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感觉作为人体的主观评价指标,除了与皮肤温度、灸法和穴位、环境温度、环境湿度、辐照强度有关外,与受试者体质、心理状态、病性等因素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7:27 , Processed in 0.25952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