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灸行天下 于 2015-7-9 16:31 编辑
靳三针疗法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首创的一种现代针灸疗法,已有研究表明,靳三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及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等具有较好疗效。为了检验其对血管性痴呆的确切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笔者采用国际公认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 、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 HDS - R) 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 ADL) 作为客观评价指标,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素 B2( TXB2) 、6 -酮 - 前列腺素 F1α( 6 - Ke-to - PGF1α) 水平,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客观评价其治疗作用,现总结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依据美国精神神经疾病分类学中 DSM - Ⅳ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公布的应用国立神经和中风研究会标准( NINCDS - AIREN),制定如下标准:确定痴呆存在; 病程呈阶梯式进展,早期功能缺损呈斑块状分布; 有局部神经症状和体征; 经 CT 或 MRI 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与痴呆有密切关系,同时 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7 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②痴呆发病持续 3 个月以上; ③临床痴呆分级标准轻度( CDR =1.0) 和中度( CDR=2. 0) ; ④愿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原因的痴呆,或经 DSM -Ⅳ标准诊断为其他原因痴呆的患者; ②痴呆重度( CDR= 3. 0) 或可疑( CDR = 0. 5); ③脑血管病发生前已患痴呆者; ④有精神病史及生命体征异常患者; ⑤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如失语、视力障碍等,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
治疗方法:采用靳三针治疗。主穴: 智三针( 即神庭、本神) 、四神针( 即前顶、后顶、络却) 、颞三针( 耳尖直上入发际 2 寸处为颞Ⅰ针; 在颞Ⅰ针同一水平线向前、后各旁开 1 寸分别为颞Ⅱ针、颞Ⅲ针) 。配穴: 心肝火盛者加太冲、行间、少府; 气滞血瘀者加合谷、膈俞; 痰浊阻窍者加足三里、丰隆、水沟; 髓海不足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 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 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足三里。操作: 针刺穴位皮肤选用 75% 酒精常规消毒,取华佗牌0. 40 mm × 40 mm 不锈钢毫针,均采用捻转进针法,针身与头皮呈 15° ~ 30°角,刺进帽状腱膜下层,进针 15~ 30 mm,得气后在针柄上连接 G6805 - 3A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 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制造) ,施以连续波,频率 3 ~15 Hz,电流强度 2 ~4 mA,刺激量以病人耐受为度,电针治疗 30 min。配穴按常规操作。每日 1 次,每周 5 次( 周末休息) ,连续治疗 8 周。
疗效标准: 根据 1995 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基本控制: 主要症状基本恢复,神志清楚,定向健全,回答切题,反应灵敏,生活自理,能进行一般社会活动; 显效:主要症状大部分恢复正常,定向基本健全,回答问题基本切题,反应一般,生活可以自理; 有效: 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回答问题基本切题,生活基本自理,但反应迟钝,智力和人格仍有部分障碍; 无效: 主要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
经治疗,38例患者中,基本控制3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控显率为55.3%,总有效率为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