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栀子花开 于 2015-7-10 15:55 编辑
舌针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舌上针灸治病的一种方法。在舌上刺血或针刺源于《黄帝内经》时期,而成为针灸学的一部分却始于现代,先后出现管氏、任氏、盛氏等针法,还有刺咽、舌下、口针等疗法。笔者试图研究用刺舌的方法来改变在舌诊中舌苔、舌质、舌形、舌色等出现的异常变化。那么矫正异常变化的过程,即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孙氏舌针疗法的形成过程。笔者所创的舌针疗法,从舌穴、定位、功能、刺法等均不同于其他针法,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均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新舌针疗法。 祖国医学对舌的认识 《黄帝内经》载:“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足少阴之正,,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足太阴之正,,上结于咽,贯舌中”“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唇舌者肌肉之本也”。 上述描述明确阐述了舌与脏腑、经络之关系。因此中医学认为,舌者心之苗,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舌,其窍开于舌。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 舌是诊断与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在中医诊断学中,舌诊是中医学颇有特色的诊法之一。舌本身是人体唯一的随时外露其貌的肌性器官,通过经脉与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相通,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临床实践与研究证明,观察舌质的变化可以了解病证的种类、虚实、津液的盈亏;分辨舌之苔垢色泽、厚薄,可知其病邪性质、程度与进退;询问舌觉,可探知病证位置,脏腑之寒热;观察舌脉又可知人体之气血瘀滞,脉道阻碍,病所晓然;看其形态也对诊断病证有很大作用,对判断病证的吉险、了解病体的滞瘀与寒热都会有帮助。总之,通过舌可以了解到人体在病理、生理状态下的许多表现,因此有人称它是观测人体内脏变化的一面镜子和检测人体各脏腑产生微妙变化的“寒暑表”。笔者认为舌不仅是诊断疾病的重要部位,而且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 从整体观点来看,舌既是人体的一个部分,也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就应该有全身各部位的反应点和反应区。据此,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在舌上先后找出了与人体相对应的40个穴、区(见图1、图2),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舌针疗法的治病机制假说 笔者在纽约联合国传统医学委员会和第12届世界电针大会(西医界会议)曾就舌针疗法的治病原理做如下假说:近脑学说,即在治疗方法上距脑愈近,治疗效果愈好,舌是居于口腔正中的一个肌性器官,用刺舌来治脑病无疑是距脑最近的;脑幔学说,即在正常的脑细胞和坏死的脑细胞中间,存在着休眠状态的脑细胞,通过提高脑的供血、供氧和提升葡萄糖代谢,使其部分恢复功能;脑的代偿功能学说,一部分脑细胞替代另部分脑细胞的功能;另外是全息论观点,舌为一个完整统一体,有着全身各部的反应点和反应区。 舌针疗法的适应证 舌针疗法适应证广,涵盖了心血管、脑神经、呼吸道、消化道、泌尿、内分泌等系统,外科、妇科及耳、鼻、眼、喉等五官科疾病,对世界上一些难治性疾病具有较佳的疗效。 自闭症患儿进行20次左右舌针治疗后,即可见到目光专注、情绪改善、亲情提升、智力提升(懂事较多),随着治疗的继续,患儿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会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