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医养生 于 2015-7-11 16:51 编辑
梨状肌综合征系因梨状肌伤、痉挛、 变性以致坐骨神经的梨状孔出口狭窄, 从而使通过该孔的坐骨神经和其他骶丛神经及臀部血管遭受牵拉、压迫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是引起坐骨神经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 上孔有臀上动、 静脉和臀上神经穿过, 下孔有臀下动、静脉、 坐骨神经、 阴部神经、 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穿过。因此, 当梨状肌发生痉挛、 变性与增粗时, 即可造成梨状肌上、下二孔狭窄, 进而使上述的神经及血管受压并产生反应性神经炎。
下肢的屈、伸、展、旋活动均对梨状肌有影响。因此,下肢过度伸展、屈曲、内收、内旋均会损伤梨状肌。 突然由蹲位变直立位也会伤及梨状肌。肩扛重物行走可使梨状肌负担加重梨状肌损伤。另有研究报道: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异常也是梨状肌综合征的好发因素: 坐骨神经全部由梨状肌下缘穿出者为正常型,约占71.7%;坐骨神经干在未穿出骨盆前即分为二支, 一支由梨状肌中间穿出,另一支由肌下缘穿出, 占 19.3%; 坐骨神经一支由梨状肌上缘穿出,另一支由肌下缘穿出, 占5.7%;坐骨神经仍为一支, 全部由梨状肌中间穿出, 占3.3%。 梨状肌综合征好发于梨状肌解剖位置畸形的病人,且多以腓总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毫火针配合新医正骨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的梨状,年龄35~62 岁, 平均46 岁;病程半个月 ~3 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 月1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1) 臀部疼痛,严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 “刀割样” 或“烧灼样” 剧痛,多数伴有下肢放射痛、 跛行或不能行走。(2)多为中老年人,一般有外伤或受凉史。(3)臀部梨状肌处压痛明显, 并可触及条索样硬结, 直腿抬高在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 60°后疼痛减轻, 梨状肌紧张实验阳性。 常见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过敏或减退及跟腱反射改变等。(4)X线片排除髋关节骨性病变。(5) 与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区分。
中医诊断标准:(1)气滞血瘀型,主症: 臀部疼痛如锥, 拒按, 疼痛可沿大腿后侧向足部放射,痛处固定, 动则痛甚, 夜不能眠, 舌暗红苔黄,脉弦。 (2) 风寒湿痹型, 主症:臀部疼痛,屈伸受限。 偏寒者得寒痛甚, 肢体发凉, 畏冷,舌淡苔腻,脉沉紧。偏湿者肢体麻木,酸痛重着。 舌淡苔白腻, 脉濡缓。(3)湿热痹阻型,主症:臀部灼痛, 腿软无力,关节重着,口渴不欲饮,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