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晨曦 于 2015-7-15 16:07 编辑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针灸科常见病,也是腰腿痛常见原因。患者疼痛明显,复发率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可造成很大影响,临床上非手术治疗是一种重要且主要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笔者采用浮针配以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疗效,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最小者19岁,年龄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40.8岁;病程2天-5.2年,平均9.6个月;有腰部外伤史者54例,无任何诱因者106例;单纯腰痛36例,腰腿痛皆有者110例,单纯腿痛34例;腰脊柱侧弯22例,前屈受限112例,后伸受限98例,感觉障碍者78例,肌力减退者52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45例,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1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14例。
160例患者均行常规腰骶椎DR、CT、MRI或腰椎脊髓造影检查,其中L3~4椎间盘突出者12例,L4~5椎间盘突出者64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62例,多个椎间盘突出者22例,单侧椎间盘突出113例,双侧椎间盘突出22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20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5例。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诊断均依照症状、体征、影像检查相结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2)身体一般情况良好,无重大内科疾病;(3)年龄小于65岁;(4)病人同意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1)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者,如腰椎管狭窄、腰椎肿瘤、腰椎滑脱等所致腰腿痛;(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突出、脱出或游离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受压及有手术指征者;(3)全身情况差,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4)依从性差,不能配合研究;(5)年龄大于65岁者;(6)正在接受其它镇痛药进行治疗者;(7)孕娠或哺乳期妇女;(8)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
病例脱落标准(1)由于不良反应引起不适要求退出试验;(2)因治疗过程中不合作或失访治疗的病人;(3)观察期间患者出现内科疾患体质明显下降者;(4)受试者违背临床方案;(5)发生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
治疗方法:浮针治疗 令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疼痛部位,找准病灶压痛点,做好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后,在距离痛点上、下6~7cm处进针,针尖对准痛点,尽量快速透皮,针体与皮肤呈15°~30°角,达到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缓慢平行运针,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做匀柔平稳扫散,约3~5分钟后取出钢针蕊,留置软套管于皮下,软套管与相应经络循行路线及皮部分布一致,外用无菌棉球及胶布固定,约24小时后出针,2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为1个疗程。
针刺组 针刺治疗:取穴:肾俞、气海俞、突出相应节段的夹脊穴、次髎、秩边、环跳、阿是穴、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
操作:令患者侧卧位,皮肤常规消毒,一次性毫针快速进针,直刺。腰臀部穴位进针后使针感下传,轻微刺激1~2次,采用平补泻手法,每5分钟运针1次,留针30分钟,1天1次,连续10天为1个疗程。 均配以肌力训练,治疗期间以卧床休息为主。
背肌锻炼:患者俯卧位,腹下垫高,两上肢置躯干两侧,两上肢后伸→抬起头及肩部→胸部离开床面,同时双腿伸直、并拢→向后方抬起,使身体至水平位,保持5~6S,休息5S后继续,如此重复10次,每天锻炼2遍,锻炼中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意以锻炼后不感疲劳及疼痛加重为宜。
腹肌锻炼:患者仰卧位,腰下垫高,两上肢置躯干两侧,两上肢前伸寅抬起头及肩部寅背部离开床面,同时双腿伸直、并拢寅向上方抬起,使身体至水平位,保持5~6S,休息5S后继续,锻炼频率同前。10天为1个疗程。
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