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嫣然 于 2015-7-23 16:37 编辑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主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五类。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eulopathy,CSR)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50%~70%,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根据预测,未来数年内,该病将取代以体力和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采用腕踝针结合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患者均来源于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平均年龄为(43.03±9.55)岁;平均病程为(23.56±13.60)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具有较典型的根型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体格检查,压痛,转颈试验,生理曲度检查,肌张力检查,腱反射检查,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等等检查,均可出现阳性。③颈椎X线、CT和MRI检查发现颈椎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椎节不稳、颈椎间盘突出等。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做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头肌腿鞘炎)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0岁之间。③没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如肿瘤,血液病,脏器衰竭者。④受试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60岁以上者,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③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等。④过敏体质或不配合针刺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⑥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
疗效评定:采用目测模拟疼痛分度量表 (visual ana-logue pain rating scales,VAPS)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符合1992年全国颈椎病会议制定颈椎病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95%);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70%改善率<95%);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 (≤30%改善率<7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中止,或退出实验的患者按无效统计(改善率<30%)。
治疗方法:取穴①腕踝针:上4(拇指侧的桡骨内外两缘中间)、上5(腕背中央,桡骨和尺骨两侧骨缘中间)、上6(距小指侧的尺骨缘1 cm)。②颈三针:天柱(双)、颈百劳(双)、大杼(双)。③随证配穴:参照《针灸学》进行随证加减,劳伤血瘀型上肢疼痛、麻木者加曲池、外关、合谷;风寒痹阻型头晕头痛者加百会、印堂、太阳。
操作方法:患者先取仰卧位,选用天协牌一次性的30号1.5寸毫针。腕踝针上4、上5、上6区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成30°角,快速进入皮下。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病人如有酸、麻、沉、胀、痛等感觉,说明进针过深,宜将针退出,使针尖在皮下,重新平刺入更表浅处。总之,不可出现得气感。进针长度为1.4寸,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留针30 min,不做提插捻转。进针完毕后,患者改为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天柱直刺0.8~1寸,颈百劳和大杼直刺或向脊柱方向斜刺0.8~1寸,其余随症配穴的穴位采用常规针刺,进针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强度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好。得气后连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频率为6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1次/d,5次/周,周末休息,共治疗2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