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栀子花开 于 2015-7-28 15:50 编辑
中西医两种常用的外治法,铍针和扶他林乳胶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作用接近,疗效好,副作用少。铍针源于《灵枢·九针》,其治疗以软组织张力学说为理论基础,治疗深度在筋膜层,通过降低局部软组织张力而达到止痛效果。扶他林乳胶剂经痛点充分涂抹,药物成分吸收后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合成而发挥其消炎止痛作用,经皮肤连续吸收可达其下真皮和皮下组织至少 3~4 mm 深度。本研究旨在探索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所有患者均符合 Kellgren-LawranceX 线分级标准Ⅰ~Ⅲ级者。年龄 40~68 岁,病程0.25~1 年。符合以下诊断、入选及排除标准: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院 1995 提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 ①1 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痛;②X 线显示关节边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实验室检查符合骨关节炎(清晰透明、 黏性,WBC<2×10 9/ L);④年龄≥40 岁;⑤晨僵≤30 min;关节活动时有响声。满足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条者可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
采用 Kellgren-Lawrance X 线分级标准:0 级,正常;Ⅰ级,轻度骨赘;Ⅱ级,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Ⅲ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硬化;Ⅳ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严重软骨下骨硬化及明显畸形。
入选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 按 Kellgren-Lawrance X 线分级法, 选取Ⅰ-Ⅲ级的单膝患者,关节中度以上肿胀、急性疼痛及关节交锁和失稳者除外。 ②符合所研究诊疗技术适应证的要求。 ③年龄40~70 岁。初次进行治疗或近 3 个月内未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或外用药物治疗者,能够随诊观察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 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④年龄在 40 岁以下和 70 岁以上的患者。
脱落标准:符合纳入标准而因某种原因未完成研究的病例。包括受试者自行退出和医生认定受试者退出的病例:①受试者依从性差;②受试者自行退出的病例;③未按研究方案规定治疗的病例。
治疗方法:疼痛点的选择 铍针治疗部位多位于髌股之间、髌骨周围和膝关节内侧的筋膜、支持带及韧带附着点等处,即疼痛反应点常见部位。选择每个病例疼痛反应点进行治疗观察,若病例中出现多个疼痛反应点,则选择其最痛点进行治疗和观察。
治疗方法:采用铍针治疗。 定位:取患者疼痛反应点,此处局部软组织张力最高,有敏感压痛点及结节、包块、条索等。松解采用多点式松解。 隔周 1 次,共治疗 3 次,3 周为 1 个疗程。 铍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程序:定位—消毒—进针—松解—出针,治疗要达到定位准确、层次清楚、减张充分的诊疗要求。其中,松解是整个治疗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减低末梢神经所受的张力或压力,所以针刺的深度以铍针穿透筋膜即可,这样可以避免出血、副损伤,并减少术后反应。根据治疗需要,对筋膜层的松解可以采取多点式松解, 即当铍针的尖端穿过深筋膜后,轻轻上提,将针退出筋膜至皮下,稍微改变进针角度,再穿过筋膜层,可如此重复 3~5 次。术毕无菌敷料覆盖进针点,24 h 内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即可。
所有病例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临床治愈 3 例,显效 8 例,有效 18 例,无效1 例。
膝痛是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中出现率最高的症状。扶他林乳胶剂作为 2007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的推荐用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其镇痛作用是通过其有效成分双氯芬酸二乙胺抑制环氧合酶,阻断前列腺素合成而实现的。药动学分析显示,双氯芬酸的透皮率高,经皮肤吸收可达到真皮和皮下组织3~4 mm 深度发挥治疗作用;而同时经真皮循环吸收到大循环的药量仅为使用量的约 6%。 所以,外用双氯芬酸可达到局部高浓度及血循环低浓度状态,发挥局部疗效的同时又减少了全身不良反应。
中医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以“筋骨并重”、“筋为骨用”理论为指导,非常重视经筋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膝骨关节炎的患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引起膝关节周围的组织发生失衡, 继而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经筋组织就会重新分布力量,于是,经筋的某些“结”、“聚”点就要承受过高的应力,应力集中后压力和张力增高必然对周围的神经末梢产生牵拉和压迫,这是“结”、“聚”点产生疼痛的综合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