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9|回复: 1

小儿推拿疗法取穴精要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106

回帖

59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94
发表于 2015-7-30 15: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健康是福 于 2015-7-30 15:32 编辑

       刘开运(1918-2003),我国著名中医推拿专家,湖南省首批审定50 名名老中医之一。 曾担任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学会主任委员。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学,融汉、苗医药于一炉,独树一旗,是国内唯一精通中医、草医、推拿的名老中医,尤以独具特色的小儿推拿而蜚声于国内外。他的“刘氏小儿推拿术”在全国自成一派,且临床疗效奇特。 本文从刘老的小儿推拿临床取穴特色方面进行临床经验总结,以便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刘氏小儿推拿”这一特殊技术。 现将刘老小儿推拿取穴经验总结为4 个方面报道如下。
       开窍、关窍手法
       刘氏小儿推拿的常规手法是指运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所有疾病时,每次均需推治的手法。一般运用于疾病治疗的开始或结束,称为开窍、关窍手法。刘氏推拿将开窍、关窍列为常规穴, 是因为小儿推拿属内病外治的方法,即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小儿体表进行点、线、面操作;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从而防治疾病。 若经络不畅,关窍不通,内外不相联系,施之体表穴位之手法,就很难起到临床疗效。 故认为不开窍就如欲进房而门未开;不关窍譬如出门后不上锁,此乃推拿取穴之大忌。因此,推治诸穴之始,应首先通窍;推治诸穴之终,则应注意关窍,这一开一关体现了小儿推拿治疗的特殊性和取穴的完整性。若要推头部诸穴时,首先推头部常规手法; 然后再推头部其它穴位。 刘氏小儿推拿常规手法主要由3 部分组成: 头部常规手法、手部常规手法、治疗结束手法。(1)头部常规手法:开天门即用两拇指螺纹面从印堂穴推至神庭穴,两手交替向上直推 24 次,亦称“推攒竹”;推坎宫即用两拇指螺纹面从印堂穴处沿着眉头向眉梢分推24 次,亦称 “头部分阴阳 ”;推太阳即用两拇指桡侧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处向后直推24 次,亦称“侧推太阳”。 以上穴位的操作均具有醒脑明目的作用,予以“开窍”之意;(2)手部常规手法:按总筋即用拇指指甲掐或指端按揉总筋穴24 次。 手部分阴阳即用两拇指从总筋处向左右两边分推24 次,按总筋具有通调周身气机的作用,分阴阳具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平衡是治愈一切疾病的根本大法;(3)治疗结束手法:拿按肩井即用拇指与食指、 中指两指用力提拿肩井或用指端按肩井穴,每次拿或按 3~5 次。 《幼科铁镜·卷一》有“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行气血,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拿按肩井作为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予以“关窍”之意。
       辨证取穴
       根据病情辨证选取合适的穴位(部)是为中医治病求本的措施,如各种病证的五经具体推治方案,五经(穴)辨证推治是刘氏小儿推拿的核心内容。推五经是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在小儿推拿方面的具体运用。
       临床中采用脏腑辨证为主分证归经治疗,以脾系疾病为例。脾虚证:主补脾,次补心,兼补肺,清肝,这种治疗方法刘老总结为“补三抑一法”;脾实证:主清脾,次清肺,兼清肝,稍清心,加补肾,这种治疗方法刘老总结为“清四补一法”。 疾病的虚实不一,取穴及补泻手法亦大相径庭, 辨证取穴是刘老临床推治的重要法则。
       对症取穴
       针对疾病一个或多个突出的症状,选取有效的穴位推治,如止咳化痰可以揉天突;止腹痛揉一窝风; 止泻要穴推七节, 揉龟尾等都是有效的治标方法。刘老将临床常用穴位及操作手法按主治功用进行归纳分类, 以便临证时准确选用有效穴位。具体方法是:(1)退热类 发汗解表退热:运太阳、掐内劳、掐总筋、推三关、拿肩井;清脏腑之热:清脾经、清肺经、清肝经、清心经、清后溪;清里热:退六腑、大推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明月、推脊椎骨、推大椎;清虚热:揉二马、久揉按涌泉;清利下焦湿热:推箕门;(2)化痰止咳平喘 推胸法:揉膻中、分推膻中、直推膻中、按压肋间;推背法:揉肺俞、推“介”字、盐擦“八”字;按弦走搓摩、肃肺、开璇玑、揉定喘、揉创新(刘老经验穴,位于第一胸椎棘突旁开 0.5 寸)、揉乳旁、揉乳根、揉丰隆;(3)止腹痛:拿肚角、摩腹、揉神阙、揉天枢、揉足三里;(4)止呕:推天柱、推板门(总筋推向板门方向)、揉中脘、掐大敦、掐人中;(5)止泻:推脾经、清大肠、推板门(板门推向总筋方向)、揉神阙、揉天枢、拿腹、摩腹、揉龟尾、推七节、揉足三里;(6)消食导滞:掐四缝、捏脊、拿膈俞、揉板门;(7)镇静安神:揉印堂、掐小天心、揉精灵、推心经、推肝经;(8)利尿通淋:清后溪、推箕门、运土入水;(9)镇惊熄风、开窍醒神:百会、印堂、人中、承浆、十宣、老龙、拿委中、拿承山、点按仆参、点按申脉、掐大敦。


104

主题

106

回帖

59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94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5: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佐取穴
      取用穴位功效作用偏颇的穴位, 以防产生副作用,故常并取它穴或利用手法反佐调节。 具体如下:(1)三关、六腑互为反佐:推三关性温热主治一切虚寒病证,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而退六腑性寒凉主治一切实热病证,能清热,凉血,解毒,两穴的主治功用偏颇较大。但临床辨证中单一的虚寒证或实热证较少见,往往寒热夹杂,虚实并见。 如寒热错杂时,若以热证为主,则退六腑为主,推三关为辅(比例3:1);若以寒证为主,则推三关为主,退六腑为辅(比例 3:1),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2)太阳发汗止汗手法互相调节 男:运左太阳发汗为泻法,右太阳止汗为补法,女子反之。 临床推治中常选用左右太阳双穴操作, 如感受外寒之邪(以男子为例),运左太阳 30 次以发汗解表,同时运右太阳10 次,以免发汗太过;(3)脾经清后加补:脾为后天之本,小儿五脏特点之一“脾常不足”,故脾经用清法后,要加补法,以防损伤脾胃。
      以上配伍选穴,均为反佐取穴的用法,在临床推治中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治疗中起到相成作用。同时对于小儿推拿初学者, 很难掌握穴位的补泻次数(相当于用药剂量),反佐取穴还能弥补医者因暂时临床经验不甚丰富, 推治中可能出现补或泻太过的情形,以确保临床推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总之, 刘老小儿推拿临床取穴经验大致归纳为以上4 个方面,但在临床治疗运用时还须具体辨证,慎重选穴,补泻适当,才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切忌滥用穴位,操之过急,大肆补泻,不但无益,反而有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11:45 , Processed in 0.41006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