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5 16: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疗原则:
轻、重结合:在治疗时手法要注意轻、重结合,主要视损伤的情况而定。一般在治疗过程中手法应先轻后重,急性损伤则患处轻,周围重;治疗深部肌肉组织时则为开始浅层轻,然后深层重。但总的用力程度要适宜,要以患者能承受为度,过轻无效,过重则易造成新损伤。穴位点刮法及点按法则以患者得气(感到被点处有酸、麻、胀)为宜。还要视患者的体质而定,强壮者手法可重些,瘦弱者手法可轻些。身体状态好时手法可重些,身体状态差时手法可轻些。另外,每次重刮时间不宜过长。
远近结合:治疗时经穴的选定,主要参照中医针灸疗法中的取穴原则。除了“以痛为俞”取穴以外,还需就近循经取穴和远道取穴相结合。全息生物学的第二掌骨侧、桡骨侧、足反射区的相应穴位都可成为远处点按的参考穴位即。损伤初期或严重肿胀时可先远道循经取穴治疗为主,而后患处周围循经治疗。慢性损伤则以患处治疗为主,远道取配穴为辅。此外,还可采用对应取穴法,即上病取下,下病取上,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前病取后,后病取前的选穴原则治疗。
阴、阳结合:对有的损伤部位(主要指四肢)的治疗需注意阴、阳兼治的原则。一般先治阳经,后治阴经。若身体阳面受伤,以治阳经为主,配以阴经。若阴面受伤,也先治阳面的经络,后治阴经。其根据是中医的辨证施治,全面调治的原则,目的是为了使血脉全面畅通,加快伤病的痊愈。
疗效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体征转阴,功能恢复,能从事正常训练。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主要体征明显好转,功能接近正常,能参加训练。改善:以疼痛为主的症状有好转,尚能坚持训练,主要体征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功能有所恢复。无效:症状、体征及功能均无改善。
疗程:隔日一次,每疗程为6次。
典型病例:病例1 陈XX,女,22岁,篮球运动员,健将,运动年限7年。主诉:双侧腰部酸痛近二个月,训练时加剧,无明显的外伤史.检查:第2~第4腰椎旁压痛明显。诊断:腰肌筋膜炎。治疗:督脉、大椎,中刮法约一分钟。悬枢→命门→腰阳关,先轻刮法一分钟,后中刮法三分钟。双侧膀胱经(骶棘肌)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及周围,轻刮法、中刮法、重刮法各一分钟,柔刮法、拖拨法、振颤拖拨法各三分钟。环跳、承扶、殷门,点按法;委中、承山、昆仑,点刮法,全息第二掌骨侧腰穴点按法各三十秒。最后,在双侧腰肌做切按法一分钟。治后即刻症状明显减轻,隔日再治一次,症状消失,患处无压痛。一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2 克XXX,芬兰人,女,18岁,欧洲羽毛球联队运动员,运动年限5年,在福州参加福建~欧洲羽毛球对抗赛.94年7月28日到省体工队医务室就诊。主诉:赛前训练时由于扣杀动作过猛,引起肩背内侧肌肉拉伤,功能障碍已3天。检查:左臂上举,外展出现障碍,在脊柱与肩胛骨内侧缘之间,有微肿症状,压痛明显。诊断:左菱形肌急性拉伤。先做理疗、按摩均效果不佳,后改用“刮板疗法”治疗:督脉→大椎→身柱,轻刮法、中刮法各1分钟.患处轻刮法、中刮法1分钟;患处及周围顺肌纤维方向做揉刮法、拖拨法、切按法各1分钟;阿是穴点按法l分钟。以上手法重复2~3遍。治疗后患处出现红色瘀血斑,患者顿时觉得轻松,左臂上举、外展活动恢复,一次治疗基本痊愈,恢复了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刮莎疗法”与“刮板疗法”的区别
“刮板疗法”是以刮痧法为基础的,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其一,工具的区别。刮痧法的工具较简单,而“刮板疗法”用的工具则是我们根据对人体各个部位治疗的需要而设计的,应用时具有方便、灵活、作用部位多等特点,比刮痧工具有较大的改进。其二,手法的区别。刮痧法仅仅是在皮肤上刮试。而“刮板疗法”不单纯是刮,是将刮、点、按、揉、拨、切等手法融合在一起。其三,治疗程度的区别。刮痧法治疗的范围相对较窄,用于软组织损伤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刮板疗法”治疗的范围较广,尤其是对深层肌肉损伤及软组织的粘连等疗效尤佳。此外,刮痧法是以刮试部位出“痧”,以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而出“痧”不是“刮板疗法”的唯一目的。
“刮板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刮板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学说、全息胚学说。中医的观点认为,人体组织受到损伤后,经络循行不畅,气血凝滞,因而出现肿胀疼痛,慢性劳损久病入络,经络闭塞,气血不得宣通。用“刮板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就是通过一定技巧的手法,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或部位,起着疏通经络,推动气血在经脉运行的作用,并将瘀血由里出表,经皮腠而外达,从而阴阳平衡,达到正本清源之目的。
“刮板疗法”中配穴方法的理论依据
用“刮板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时,除了“以痛为俞”取穴以外,配穴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主要是根据针灸的配穴方法。祖国医学对此有诸多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又曰“阳病阴治,阴病阳治”。《素问·离合真邪论》指出,“气血盛衰,左右倾移,以上治下,以左治右”.《灵枢·始终篇》记载,“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近几年来,全息医学的出现也为“刮板疗法”的远道取穴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是张颖清教授提出“第二掌骨侧全息生物诊疗法”用于“刮板疗法”中,十分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