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5-8-5 16:46 编辑
据统计 80%以上成年人有过腰痛的经历,而在某些职业,如伏案工作者或长期从事某一特定姿势的劳动者,其腰椎疾病的发病率甚至高达 90%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目前非手术治疗而获得缓解或痊愈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只有约 10%~15%的患者须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涉及药物、针灸、推拿、牵引、骶管封闭等。笔者采用腕踝针推拿拔火罐功能锻炼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年龄 21~68 岁,平均 42.8岁;病程 1w~3 个月 6 例,4~6 个月8例,7个月~1a 25 例,1~2a 3例,2~3a 4例。 L3~L4,L4~L5椎间盘突出 6 例,L4~L5,L5~S1椎间盘突出 20例,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 13 例,L5~S1椎间盘突出 7 例。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⑥X 线摄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排除标准:①腰椎骨关节结核、肿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②中央型突出症脊髓功能障碍。 ③有手术适应症者,手术后病情再次复发者。 ④合并有内脏器官急重症患者、孕妇、产妇。⑤医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者。 ⑥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⑦类风湿性或强直性脊柱炎;⑧臀上皮神经损伤综合征。 ⑨特发性脊柱侧弯。 ⑩有典型症状,但 CT 或 MRI 检查未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者。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性别不限。 ③意识清晰,能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④均经 CT 或MRI 检查。
方法:腕踝针治疗:取患侧踝部下 4、下 5、下 6。选定进针点,常规消毒皮肤, 用长 0.30×40mm 毫针与皮肤呈 30°角斜向下快速进入皮下后,让针体贴近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浅表层进入,仅留一点针身在体外,针下以有松软感为宜,留针约 24h。1 次/d,7次为1个疗程。推拿治疗:患者俯卧位,先用揉法放松患侧腰臀部及下肢,再点按患侧棘突旁阿是穴、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太阳经按揉承扶、委中、承山,少阳经按揉风市、阳陵泉、悬钟等穴 3~5 遍,滚揉下腰段膀胱经及夹脊穴 3~5 遍,拿捏膀胱经及胆经 3~5 遍。
拔火罐治疗:选取腰椎二侧臀部大小腿部, 或在阿是穴拔罐。15min/次,1 次/d,7 次为 1 个疗程。
功能锻炼:自治疗之日起长期坚持。仰卧,屈髋屈膝双足后跟近臀部稍分开着床,双肩及双足用力使臀、腰部徐徐离床,抬高至最高点坚持2s 再缓慢放下回床上反复进行;仰卧,屈髋屈膝,双足后跟近臀部并拢着床双下肢徐徐轮换向左右旋转靠床,在双下肢左右旋转的同时,头部做反方向的左右摇摆动作。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颁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阳性体征转阴,直腿抬高 70°以上,恢复工作。 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仍有阳性体征,直腿抬高 50°~70°,可从事一般性工作。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直腿抬高 30°以下。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 70°以上,能恢复工作)38例,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8 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0 例,总有效率 100%。
中医认为腕踝针是从皮部理论发展而来。腕踝针虽无普遍针刺的酸麻重胀感,但经过较长时间的留针,通过针体对皮部小而持久的刺激,可以弥补普通针刺治疗时间相对有限的不足,具有较强而持久的镇痛效果。
推拿手法:①在腰部和患侧下肢应用揉滚点按,可使腰部和下肢肌肉放松、经脉气血通畅。②骨盆旋转可使腰椎及其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椎间后关节重新排列, 改变了突出组织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腰部后伸扳法在固定患部的情况下使腰部后伸,增加了椎间盘外压力,可促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③腰部手法牵引可通过强有力的牵拉改变腰椎生理结构、扩大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利于椎间盘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④推拿治疗后患者绝对卧床、垫腰有利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配合腰背肌常规训练可增强脊柱稳定性,最终达到治愈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