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足常乐 于 2015-8-13 16:28 编辑
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麻痹,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据调查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约为50%~75%,对存活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患者常因不能进食、进水,出现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亦可因呛咳造成吸入性肺炎,重症患者还可因痰液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故内服药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寻找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穴位埋线疗法因其有效、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本病,结果显示有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针灸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36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急性期26例,恢复期16例。全部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塞7例,腔隙性脑梗塞26例,混合型1例。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且伴有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症状,包括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头部CT或MRI证实延髓运动神经核以上部位的梗死或出血病变。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经常规治疗后生命指征平稳,病程3个月以内者;③具备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临床表现:④软腭、咽喉肌、舌肌、咬肌或面肌运动障碍,无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⑤生理性脑干反射:软腭反射存在或亢进、下颌反射亢进。病理性脑干反射(吸吮、掌颌反射等)阳性。 排除标准:①有意识障碍患者:②真性球麻痹患者;③有假性球麻痹症状90天以上。 治疗方法:取穴:肝俞、脾俞、肾俞、心俞、廉泉、风池。 埋线方法:参照进行,取一段约0.5cm长已消毒的00号羊肠线,放置在9号注射器针头内,用0.35mm×50mm的针灸针剪去针尖作针芯,将己剪断的羊肠线放入针头内,后接针芯,线头与针尖齐平。其后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穴位皮肤,右手持针,据病人的胖瘦将针刺入一定的深度,左右捻转针体,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坤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内,针头将出皮肤时用棉球或纱布压迫针尖部位片刻出针,然后消毒针孔及周边。10日埋1次,共治疗3次。 疗效评价:根据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进行观察,包括意识水平、头躯干控制、呼吸方式、唇控制、反射、自主咳嗽、饮水测试、咽下呛咳等共20项,每项评分为1~4分, 20分为正常, 21~30分为轻度吞咽障碍, 31~40为吞咽障碍,>40分为重度吞咽障碍。记录和评价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分值。 疗效标准:治愈: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症状消失,饮水测试评价正常;有效:饮水、吃饭无呛咳,但需时较正常延长,饮水测试评价<30分;无效:经治疗后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改善不显著,饮水测试评价>30分。 通过背俞穴埋线为主治疗二个疗程后, 42个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中治愈25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7%。 假性球麻痹现代医学认为系双侧的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伤所产生,经大脑皮质调节的反射弧被破坏,形成皮质下反射,即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原始反射)释放的体征。属祖国医学“中风、暗痱、喉痹”等范畴,是肝肾亏损、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之邪壅塞于喉,脉络不通,气机不利为标,病位主要涉及舌咽、脑,与心、脾、肝、肾及任、督二脉,为本虚标实之证。 背俞穴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与相应脏腑有着特殊的联系,对其进行一定刺激能激发和调整脏腑功能。如《灵枢 背俞》篇说:“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并且中医理论认为心藏神,为君主之官,藏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之神,因此心俞穴埋线可增强脑的主宰功能;肝藏血,可以调节血量,埋线可改善咽喉局部供血:脾主肌肉,刺激脾俞可健脾而促进肌肉收缩;肾主髓,脑为髓海,故刺激肾俞可补益髓海,增强脑功能活动。另外,从经络学分析,本病直接或间接与内脏有密切联系,心经走舌根,肝经走行沿喉后方上行至巅顶,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肾经挟舌体。心、肝、脾、肾四经均循经咽与喉咙,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发病有直接关系。穴位埋线就是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通过其双向调节作用,可调理和激发脏腑功能,起到固本培源、调和气血的作用,使人体之阴阳气血平衡,调动人体内的正气,改变人体内环境,恢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等作用。 任脉循行路线达咽喉,上行绕唇,善治舌咽部疾患,廉泉为任脉之穴,能治“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舒筋活络利咽的作用,为主治语言不清、吞咽困难之要穴。其局部有舌下神经及舌咽神经分布,故刺激此穴可直接调节舌咽、舌下及迷走神经,加强局部血运,刺激感受器,形成对中枢神经的刺激作用,促进吞咽反射弧重建与恢复。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可以“治中风不语,汤水不能入口”(《类经图翼》),同时足少阳胆经与循喉咙之后的足厥阴肝经相表里,故埋线持续刺激风池可以调肝熄风,豁痰利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