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6|回复: 1

再灌注手法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126

回帖

6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3
发表于 2015-8-15 15: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传统皮部理论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发扬。它用一次性浮针在激痛点(肌筋膜触发点 myofascialtrigger point, MTrP)周围的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较长时间留针,以减除病痛。

浮针疗法的杰出表现主要体现在疼痛治疗上,对多种局限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多种软组织伤痛的治疗中表现较为突出,但浮针疗法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已渐趋成熟。

在浮针疗法的发明阶段,皮下针刺、针向病痛、留置时间长等是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在皮肤针、头皮针、腕踝针等针刺方法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浮针疗法只是把这些特征聚拢凸显了出来。

在早期阶段,随着临床的不断试验,扫散手法油然而生,成为更为显著的特征,因为无论是中医方法还是西医方法,都没有在皮下层扫散的手法。

经过这些年的淬炼和思考,浮针疗法又有了一个特征:再灌注手法。通过近段时间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再灌注手法已经浮针疗法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什么是再灌注手法

医生左手或者其他身体部位促使病人有节律地活动相关关节和肌肉,或者

病人自己有意识地反复活动与病痛有关的相关关节和肌肉,这些活动在浮针疗法

操作过程中经常被使用,有利于缺血组织的血流再灌注,因此,称为再灌注手法。

本概念中所说的肌肉,不仅仅指骨骼肌,也可以是平滑肌。

为什么叫再灌注手法呢?

其实,再灌注手法已经在针灸界运用了很多年。在传统针灸里,再灌注手法被称为:运动灸,又叫做运动按灸法,是现代针灸工作者在雷火针、太乙针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隔布实按灸法。与传统的雷火针等灸法相比,本法在按灸过程中溶入了旋转揉按等手法,通过在穴位或者病痛点的运动,使艾火更加具有渗透力,故灸感反应迅速,疗效较常规方法提高。

在董氏奇穴中,有一种针法叫“动气针法”,也叫引气走经针法。在《董氏奇穴针灸学》(杨维杰著,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 年版)第 4 页有如下描述:“具体操作如下:(一)先决定针刺穴道;(二)进针后有酸麻胀等感觉时,即为177得气现象。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动,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三)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病患再活动患部引气。(四)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例如治胸闷胸痛,针内关,然后令患者深呼吸,可立刻舒畅。”可见,董氏奇穴之动气针法也非常强调一边针刺操作一边活动病痛局部。。

临床医生更多地把这种方法叫做运动针法,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输入“运动针法”的关键词,马上就出现几十篇相关文章。事实上,临床有相当多这样的方法,有时,我们已经不自觉地使用了运动针法,或者使用后没有深入研究,只是笼统地认为运动局部可以活血或者引导经气。

动气理论或者运动针法或者运动灸等等,都被临床证明实有其效,但是理论渺无可考。所谓动气,只是发明人发现这个方法后给他一个名字而已,很难证明与“气”有关。命名为动气针法似乎并不妥帖。运动针法或者运动灸这样的命名似乎也不很适当,因为运动针法或运动灸这样的命名很容易让人们理解为“运动”是“针法”或“灸”的定语或者状语,用来修饰的。事实上,这里的“运动”是“针法”或“灸”的伴随动作,并不能把两者合二为一。

那么,我们为什么称之为再灌注手法呢?

心肌、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已经被医学界研究了数十年,相关文献已经汗牛充栋,已经成为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也已经被研究了很多年,只是多用于研究急性动脉栓塞、血栓形成、外伤以及血管重建手术时的血流阻断,没有被运用到疼痛治疗中来。绝大部分软组织的慢性疼痛都是由于激痛点的存在,激痛点是因为局部缺血缺氧而造成能量危机,这个结论已经被无数的实验证实。

缺血就需要改善微循环,补充血液,改善缺氧状态。改善缺血状态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外界大量的鲜血运送到缺血的局部组织去,使得局部组织得到重新灌注。

因此,从 2010 年冬天开始,在浮针疗法的临床上,几乎每个病人都在浮针治疗的同时进行再灌注手法。反复活动肌体的某些肌肉或者其他相关器官,将外178周丰沛的血液重新灌注到缺血的局部组织,我们将这一系列动作称为再灌注手法。

再灌注手法的发现过程

原本在浮针疗法的临床上,我们只有将进针点和病痛部位之间的肌肉皮肤轻松,不使之紧张的辅助动作。偶尔发现边浮针扫散边较大幅度活动病痛局部可以使得病痛减缓的速度大大加快,一直不明白其中的蹊跷。有一天,当我将手握拳再放开时,看着皮肤颜色的变化,心里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十指反复握拳松开的动作可以使得血液不断地充血,同样,我们较大幅度地活动病痛局部也可以使得局部组织不断地得到灌注。

患者主动活动患处肌肉或者关节,或者医生帮助患者活动患处肌肉或者关节,使得相关的肌肉得以舒张和收缩,从而使得局部充血。当相关肌肉收缩时,局部缺血,然后舒张,局部充血,这样重复的舒张和收缩,使得局部较静止状态更能得到灌注。


肌肉收缩(缺血)→肌肉舒张(充血)→肌肉收缩(再缺血)→肌肉舒张(再充血),如此反复,形成缺血再灌注的状态,从而改变激痛点缺血缺氧状态,帮助病情恢复。

如果紧紧握拳不松开,固然可以使得某些组织充血,但同时,也使得临近的一些组织缺血。这当然对人体不利,因此,只有反复使得局部肌肉组织收缩舒张才能到达最佳状态。

再灌注手法的分类

再灌注手法可以分为被动再灌注和主动再灌注,前者由医师设施或者病人健康肢体设施,后者由病患肌肉自主实施,有节律地舒张和收缩。

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这两者在疗效上的差别。因此,医者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有选择的实施。

一般来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被动再灌注:179

A. 初期阶段 因为这个时候病人常常不知道再灌注的用力方向、幅度、频率,待病人熟悉后,再进行主动再灌注;

B. 不能自主活动的部位 例如:头皮;

C. 四肢末端部位 四肢末端部位活动范围过大,浮针扫散容易引起刺痛,

因此被动再灌注比较常用。

常用的再灌注方法

颈部:常采用低头、抬头、左侧头、右侧头、左旋头、右旋头等六大动作。

肩部:多用梳头、后背、上举等动作。

腰部:常用在治疗床上抱头弓腰、大小飞燕、左右扭臀、原地踏步、自主咳嗽等动作。

膝盖:屈伸、原地踏步。

胸部、背部:深呼吸、自主咳嗽。

以上罗列的是常用的最简单的再灌注手法,事实上,临床纷繁复杂,临床使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例如,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诉仰卧位时才有疼痛,而别的体位时没有明显病痛感,浮针远端治疗时,就要采用让病人仰卧位,然后让病人起床再仰卧这样的再灌注手法。再如,如果病痛发生在股四头肌上,在扫散时就要行小腿不断屈伸的再灌注手法。



121

主题

126

回帖

6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15: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灌注手法的重要性

再灌注手法是浮针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补充,是浮针操作的发展过程中继扫散后又一重要发展。

再灌注手法几乎可以使用在所有的浮针操作过程中 。

再灌注疗法使得血液进入缺血部位的形态不再是缓缓流动,而是波浪式前进,加大了灌注的动力,扩大了灌注的范围。

我们以为,推拿按摩刮痧等中医传统方法,可能不自觉地使用了再灌注手法,再灌注正是这些方法起作用的途径之一。

那么,既然再灌注手法这么重要,为什么古代的针灸师们只是偶尔使用再灌注手法,而不是个个使用呢?

因为传统针刺时绝大部分针尖深入到肌层,在病痛局部或者周围针刺后,就不可能在使得局部的肌肉舒张和收缩,否则,病人刺痛,甚至会造成弯针、断180针,相反,如果在较远部位针刺,活动局部肌肉就不受影响,因此,才出现急性腰扭伤用较远的腰痛穴、曲池穴或者人中穴等方法。

再灌注手法能否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

众所周知,心肌、脑组织或者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可以引起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damage)---急性缺血一定时间后,对缺血器官组织造成的损伤并未随血流的恢复而恢复,而是不断加重,甚至坏死。,那么,我们所使用的再灌注手法是否也可以引起损伤?

现在要给一个明确的回答可能困难,因为我们还暂时没有条件进行相关的研究,但是我们推断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因为:

(1)慢性缺血状态并不像急性缺血状态那么显著,大部分微循环都存在,只是受到激痛点的挛缩或者刺激,血流量减少而非完全没有。而急性缺血再灌注时,被灌注的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减少,通常情况下,较大区域的毛细血管床无复流。前者就像慢跑运动员在慢跑,心肌缺血,气喘劳累,马上休息就可以了。后者就像长跑运动员在 1 万米比赛,心肌大量缺血,过终点后如果突然躺下休息,心肌一下得到大量供血,就很危险。

(2)慢性缺血的再灌注是一次次重复的少量供给,而急性缺血的再灌注是一下子大量供应。

也就是说,我们慢性缺血再灌注的行为不会导致器官组织损伤。但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论,也不是对我们的临床没有作用,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借鉴:治疗急性渗出性疼痛(如急性踝关节扭伤)时,不能边治疗边活动损伤器官。

7 再灌注操作的注意事项

(1)明确适应症,非缺血性的软组织损伤不用。

(2)再灌注疗法前要先考虑与病痛相关的肌肉走向,与病痛相关的关节特征,然后根据这些肌肉走向和关节特征进行再灌注疗法。

(3)再灌注疗法的活动范围需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4)再灌注疗法的频率须与浮针扫散的频率协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9 05:30 , Processed in 0.31895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