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负担和痛苦。中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故恢复期治疗对于肢体功能恢复尤为关键。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优势,眼针更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本人从事内科医疗工作巧年,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临证心得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往今来针灸医学对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原理是针灸刺激机体产生生物学反应,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特点,其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特点,可以在不同水平上同时对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产生影响。
眼针及其分区 眼针是国医大师彭静山先生于70年代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其特点为针小、取穴少、适应证广、操作方便、易掌握且见效快,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彭老根据后天八卦和八卦与脏腑的关系,用八卦将眼与其周围区域划分为八区:患者仰卧,头冲北,划一通过目内、外眦直线,再划一至阳自经鱼腰、瞳孔至承泣的直线,从而将眼球划分为四个象限。以瞳孔为中心,将每一象限再分为相等的两区,则眼球划分为相等的八个区。以左眼为例,西北方为乾,合肺与大肠;正北为坎,合肾与膀肤;东北为良,合上焦;正东为震,合肝与胆;东南为巽,合中焦;正南为离,合心与小肠;西南为坤,合脾与胃;正西为兑,合下焦。为了使用的方便,将乾、坎、良,震、翼、离、坤、兑用1一8八个数字代替,左眼的眼区以顺时针方向进行序列排序。把左眼划区图水平向右翻转,即为右眼的划区图,眼区以逆时针方向进行序列排序。
补阳还五汤
缺血性中风即现代医学所说的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受损,属本虚标实之证。补阳还五汤为治疗气虚血疲型中风后遗症的代表方,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瘫痿论》。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见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异常,主要表现为全血薪度、血浆薪度及血小板、红细胞聚集指标升高,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脑血流量明显减少,从而引起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坏死,运用补阳还五汤随症加减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说明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有较为肯定的治疗作用,可以帮助改善血液流变性,消除或减轻脑部血供障碍,加速大脑病灶及周围受抑制细胞代谢的恢复和代偿和组织的功能,安全性也较高。陈丽娜等观察表明,本方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具有特别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