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发病年龄1岁9个月~83岁;病程1d~3个月,均为单侧发病;其中10岁以下患者3例,10岁至20岁1例;21岁至40岁患者26例,41岁至60岁患者21例,61岁以上患者5例。在临床上周围性面瘫一般分为3期,即发病1~7天为急性期;8~14天为静止期;15天以上为恢复期。 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角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耸鼻、皱额等动作与健侧对称。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口角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耸鼻、皱额等动作与健侧略有不对称。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但有一定程度缓解,完成耸鼻、皱额仍较困难。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治疗方法:取穴:靳三针疗法中的面瘫针(翳风、地仓颊车互透、迎香;阳白、太阳、四白);配穴:外关、合谷。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25mm×4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急性期先针刺双侧外关、合谷穴,以提插捻转泻法;再针刺患侧翳风、地仓颊车互透、迎香;阳白、太阳、四白穴,针刺翳风前,先用食指在耳根后按压,一般情况下,面瘫患者在这个穴位上都会有明显的压痛点,力度不必太大,直刺,针刺深度以患者出现酸、麻、胀感为度,手法不要过重;针刺地仓和颊车时要注意方向和角度,两针相对而刺,地仓方向是针柄与口角线呈一线。眼睑闭合不全加太阳、阳白、四白,阳白、四白两穴针刺方向均向下刺,太阳穴直刺;口角歪斜加迎香穴,沿鼻唇沟斜刺,以上穴位在急性期均宜轻刺浅刺,不强求强烈针感;在静止期及恢复期,先针刺双侧外关、健侧合谷穴,以平补平泻法;其他针刺穴位同急性期,但针刺宜深刺重刺,要求有强烈针感,每次留针30min。其次选用DL-CⅡ型五官超短波电疗机,两电极分别置于患侧翳风和牵正穴,每次15min,急性期以无热量,50mA;静止期和恢复期为微热量,50-100mA。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d,可继续下一疗程。两个疗程统计疗效。 经治疗,痊愈36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