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2|回复: 1

慢性结肠炎的耳穴贴压治疗

[复制链接]

85

主题

93

回帖

49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91
发表于 2015-8-26 17: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灸行天下 于 2015-8-26 17:01 编辑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结肠、直肠、乙状结肠,根据致病原因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大便带脓血、黏液稀便,并常伴有腹胀、纳少、神疲乏力、里急后重、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等并发症,该病病程长且治疗困难。中医辨证治疗是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并将慢性结肠炎分为肝气侮脾型、脾虚夹湿型、脾肾两虚型、湿热下注型。耳穴贴压法是以传统的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耳部穴位刺激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将中医辨证方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接收的慢性结肠炎患者,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 1987 年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病理学、大便常规、显微结肠镜检研究确诊。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 44. 1±7. 2) 岁,病程 9 h ~24. 8 d,平均病程( 4. 5 ±1. 0) d。
       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耳穴贴压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单独治疗,对入选患者进行详细入院评估之后,通过问卷方式了解患者的学习能力、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再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患者分为肝气侮脾型、脾虚夹湿型、脾肾两虚型、湿热下注型 4 种证型,并根据不同证型使用不同方剂治疗。
       辨证分型
       肝气侮脾型: 该类型症状表现为舌苔薄白、脉弦细,胸胁胀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不畅,使用逍遥散联合痛泻方治疗; 脾虚夹湿型: 主要以舌淡苔白、脉濡缓、神疲乏力、肠鸣腹泻、纳呆满闷、粪便中有不消化食物,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 脾肾两虚型: 沉细且无力,畏寒、面色惨白、肠鸣腹泻、腰膝酸痛,多在黎明前腹泻、滑泻、泻完谷不化之物,以四神丸联合连理汤治疗; 湿热下注型: 该疾病临床表现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发热、腹痛、泻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以白头翁汤联合芍药汤治疗并随证加减。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使用耳穴贴压辅助治疗,取大肠、小肠、肝、脾、交感、神门穴位,以0. 5 cm × 0. 5 cm 王不留行籽胶布在对耳廓进行消毒之后贴在穴位上,按压使其牢固,然后患者每天手按压 3 次,每次 10 min。3 d 换 1 帖,更换 4 次为 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 5 d。
       疗效判定:对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以判定治疗效果。痊愈: 肠黏膜、肠镜检显示恢复正常,且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有效: 肠黏膜、肠镜检显示均有改善,临床症状减轻; 无效: 肠黏膜、肠镜检显示无改善,临床症状也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 = ( 痊愈 + 有效) /总例数 ×100%。
       经治疗,110例患者中,痊愈51例,有效5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64%。
       慢性结肠炎多为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由于其病因不能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可能与免疫障碍、遗传、过敏、感染以及溶酶菌分泌过多所致,但其尚处于猜测阶段。因而,西医对于该疾病多用柳氮磺胺吡啶 3 g/d,分 3 次口服治疗,并同时给予地塞米松以及庆大霉素抗炎、抗过敏治疗。其结果表明,治疗效果不理想。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久沥”、“内痈”、“久泻”范畴,并认为该疾病与患者情绪、身体劳累、遗传、感染有关。根据中医辨证将慢性结肠炎分为肝气侮脾型、脾虚夹湿型、脾肾两虚型、湿热下注型,各证型均有自己的临床表现及舌苔、脉象变化。本研究根据不同的辨证方法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对于肝气侮脾型使用逍遥散联合痛泻药方治疗,逍遥散专治肝郁血虚,有疏肝解郁的功效。痛泻药方主治肝脾不和、脾胃运化失常,能够补脾益肝、祛湿止泻。联合 2 个药方可柔肝理气、补脾胜湿,对于肝气侮脾型结肠炎有很好的功效。对于脾虚夹湿型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该方主治脾胃气虚、痰致气滞之症,能够通脾肾元之气,能良好地用于脾虚夹湿型结肠炎。对于脾肾两虚型本研究使用四神丸联合连理汤治疗,四神丸能够温肾健脾,连理汤能够温肾暖脾止泻,合用能够治疗肠中积滞、久泻不治,对虚泻滑脱的患者有良好功效。湿热下注型采用白头翁汤联合芍药汤治疗,白头翁汤能够凉血止痢、清热解毒; 芍药汤能够温热痢疾、清热化湿,联合使用能够调气和血、清热化湿,对治疗湿热下注导致的结肠炎效果良好。
        经络学认为,《灵枢·口问》表明“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即表明耳朵是全身经络汇集的地方,耳朵与经络、脏腑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 “十二经脉者,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为人所有脏腑经络中的气血都经过上升于面部,并从眼耳鼻口等“壳”所通达。《灵枢·口问》也表明: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即表明所有经络都汇聚于耳,特别是耳廓部位与十二经脉联系密切。通过对耳部穴位进行贴压,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脏腑之气血得以调控,耳部刺激能够促进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从而对治疗结肠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本研究将单独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与耳穴贴压联合中医治疗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耳穴贴压对辅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功效。研究结果显示,单独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76. 36%,而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3. 64%,2 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表明,一般慢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自身免疫损伤。本研究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变化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表明耳穴贴压辅助治疗对降其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炎症反应效果更为明显。


85

主题

93

回帖

49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91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7: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慢性结肠炎可能会造成过敏、炎症反应,临床中医治疗已取得不错的功效,但是通过耳穴贴压辅助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9 23:54 , Processed in 0.17268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