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可引起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仅占5%~22%。急性期多采用患者卧床休息和应用药物脱水、消炎、止痛等处理,但药物止痛存在一定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成瘾性等。耳穴贴压是用磁珠、药丸等在耳穴表面贴压并以胶布固定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起效快、镇痛时间长、效果显著、副反应少的特点。笔者采用耳穴贴压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前未采用任何治疗方法;按数字疼痛分级(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腰痛评分在4分及以上;自愿接受本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结核、肿瘤或其他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耳部有疾患;不愿接受本治疗或未能坚持治疗。患者年龄25~67岁;腰椎间盘突出部位:L4~5 11例,L5~S116例,多节段3例;病程23d~23月。
治疗方法:常规综合治疗+耳穴贴压
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患者卧硬板床休息;中药温经散寒(内含红花、艾叶、透骨草、川芎等)制剂局部湿热敷20min,2次/d;静脉滴注消炎、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等渗盐水+地塞米松5mg)3d;5d后给予腰背、下肢手法推拿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镇痛。取穴:神门、三焦、皮质下、腰骶椎、肝、肾。方法:患者仰卧位,在相应穴位用探棒按压探查,找出压痛点即为敏感点,按压片刻使有压痕,作为贴压标识,用75%乙醇棉球消毒皮肤待干,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已备好的磁贴(内含磁珠)逐一对准耳穴压痕贴敷,再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分别在耳廓前面和后面相对压迫磁珠,每穴对压30下,手法由轻到重,使之产生酸、麻、胀、痛感,若耳廓发红、发热则效果更佳,以后每天早、中、晚、睡前各按压1次,活动后疼痛加剧可临时按压1次,两耳交替施治,3d更换1次,持续贴敷5d。
耳穴贴压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镇痛的作用机理及效果 中医认为耳与经络、脏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在经脉循行中,六阳经均循行分布到耳中、耳周围,六阴经循行虽不直接入耳,但其经循行合于阳经上。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息息相关,在病理改变上是不可分割的。人体五脏六腑均可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即耳穴。神门有镇静、镇痛、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皮质下可以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缓解大脑皮质紧张状态,并有抗炎、止痛作用;三焦为气穴,有理气止痛、通利关节的作用;腰骶椎是病变相应部位取穴,是止痛的要穴,使气至病所,经脉疏通,达到活血、止痛之功效;辅以肝、肾,以补肾养肝、强筋壮骨。诸穴合用,达到标本兼治。现代医学表明,当刺激耳穴时,使机体增加了制造内啡肽的能力,从而作用于脑啡肽受体而达到镇痛的目的;可调动体液的抗痛因素,提高痛阈,并改善器官功能;耳穴的刺激冲动传至相应中枢神经部位后,与疼痛部位传来的冲动相互作用,减轻了疼痛。耳穴刺激是一种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有效的镇痛可减轻应激反应,使患者内环境保持稳定,帮助患者克服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调整体内失调、紊乱的代谢过程或功能状态,使机体朝着正常生理状态方向发展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