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30|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痿症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9

回帖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8
发表于 2015-8-29 16: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欢颜 于 2015-8-29 16:29 编辑

       笔者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从事临床诊疗工作近50载,学验皆丰。她将古代医家经验与多年临床心得结合,运用经筋理论治疗痿证境界新辟,疗效颇佳。笔者有幸随诊学习,受益良多,现将韩教授从经筋治痿证的经验介绍如下。

      分经辨证论治

      痿证是中因临床常见疾病,指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韩碧英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痿证之成与热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津液精微无以输布,中焦湿热积聚,热灼筋伤渐而成痿。治疗上韩教授在审因取穴,和调脏腑、泻热存津的同时,重视经筋理论的运用,将经筋走行与肢体躯干功能结合,注重触诊,反复寻找挛缩筋结点及萎缩凹陷处,对于筋结挛缩处,垂直经筋走行方向针刺以解结止痉;对于萎缩凹陷处,平行经筋走行方向针刺以起痿壮肌。

     《灵枢·经筋》对手三阴经筋走行、病候的描述为:“手太阴之筋……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司肺的呼吸功能,病甚成息贲,“手少阴之筋……挟乳里,结于胸中”,“手心主之筋……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病则胸痛息贲”,可见手三阴经筋散于胸部,当患者出现胸大肌塌陷、肋间肌萎缩,上肢外展、内收或旋转困难,呼吸表浅、无力时,考虑累及手三阴经筋在胸部的分布区,韩教授布针方式为向肩峰方向平刺,可以将经筋与经穴结合,选取病变区域附近经穴,如:缺盆、中府、云门、天池。手三阴、三阳经筋皆起于指尖,循指上行,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部,若触诊患者手部肌肉痿软,抓握持物或屈伸困难,考虑累及手部经筋,韩教授沿经筋循行方向平行布针。手足三阳经筋皆上行结聚于面部,韩教授根据经筋走行结聚特点认为面颊部主要由阳明经筋、手太阳经筋和足少阳经筋支配,额头部主要由足太阳经筋支配,当患者头面部肌肉松弛下坠时,考虑累及以上经筋,再依据具体痿陷部位,平行所属经筋走行方向针刺,下关、颊车、地仓、巨髂等面部经筋循行区域内穴位常为布针部位。

    《素问·痿论篇》言:“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临证时韩教授常配伍选取阳明经四肢关节处穴位,沿经脉走行方向排刺以益气血,气血足则蹙除、络通、脉濡、筋缓。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之处,五输穴中“荥主身热”,对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中焦湿热或湿热侵淫,韩教授临证常选背俞穴、相应经脉荥穴及腹部腧穴,如中脘、水分、气街,以清热行气血、和调脏腑。

       病案举例

       面瘫

       患者,男,25岁,2011128日“右侧口角歪斜3周”就诊。患者初起伴有耳周疼痛,经激素、针灸治疗后,现已不明显。首诊症见:右侧面颊肌肉松弛下坠,右眼闭合不能,耸鼻、示齿不能,口干,咽痛,口唇干红,二便调。查:舌胖有齿痕,边、尖红,舌质嫩,苔薄白。西医诊断:面神经麻痹;中医诊断:面瘫。治法:针患侧下关、颊车,向口鼻方向平刺,地仓、巨髎、瞳子髎向耳屏方向平刺,平行眼眉走向于攒竹至前发际连线上平刺23针,颧髎沿手太阳经筋上行方向斜刺0305寸,睛明浅刺01寸,四肢部取商阳、三间、中冲、劳宫、足三里、行间、内庭泻法。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2个月后,患者面纹对称,耸鼻示齿动作出现,力量较对侧稍弱。

       按:患者右侧面部松弛下垂为肌肉痿废不收,属痿证表现,《灵枢·经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取患侧下关、颊车,向口鼻方向平刺,地仓、巨髎、瞳子髎向耳屏方向平刺及额头部平刺布针,意在通过调治经筋恢复面部肌肉功能。颧髎为诸筋结聚之处,直刺以解结。《灵枢·经筋》:“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睛明穴为卫气始发之处,卫气为阳,阳主升、主动,刺睛明穴即在此意,同时此处血络丰富,针刺时不宜过深。结合全身辨证,患者阳明有热,四肢穴位用泻法以泻热存津。

       痿证

       患者,女,55岁,2011618日“四肢无力伴咳嗽喘憋10个月”就诊。患者20109月无明显诱因自觉无力,10月起出现咳嗽,于当地医院多方治疗未见缓解。20115月至北京就医,协和医院西医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首诊症见:四肢无力、肌肉萎缩,上肢为甚,手部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明显,胸部肌肉萎缩,气短、不能平卧(夜间依赖呼吸机),痰涎壅盛、咳吐不利,语声低微、语音含混不清,进食时有呛咳。查:纳少,大便日1行,排便无力,小便频数;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沉缓;舌肌萎缩纤颤。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诊断:痿证。治法:主穴:中脘、关元、足少阴肾经胸部诸穴、水分、水道、气街、足三里、太溪、鱼际、手三阳及足阳明经原穴、大椎、风府、肺俞、脾俞、命门、肾俞、三焦俞,均常规针刺。经筋配伍:手三阴经筋胸部分布区,足阳明经筋颈部分布区,足太阳经筋下肢、臀部分布区。每周治疗3次,至笔者撰稿时,患者痰涎明显减少,构音较前清晰,每日可缓慢步行100 m,夜间依赖呼吸机。

       按:运动神经元病(moto rneuron diseaseMND)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肌无力、肌萎缩、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为临床表现,累及延髓时,可出现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愈后多不佳。韩教授认为MND临床以全身多处肌肉渐进性痿软无力为主要表现,中医辨证以痿证为主。《素问·痿论》:“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蹙也。”此患者证属中焦运化失常,痰浊壅阻,气血生化失源,累及脏腑,以肺、脾、肾为主。韩教授选取背俞穴和相应经脉原穴、荥穴,和调脏腑、泻热存津的同时,选取痿症病变范围所累及区域穴位以疏通气血,生肌起痿。




137

主题

139

回帖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6: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筋”《说文》解作:“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力量的肌肉。《素问·五脏生成篇》:“诸筋者皆属于节”,即十二经筋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其功能如《素问·痿论篇》:“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有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及维持正常体位姿势的作用。笔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依据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经筋治疗痿证相关疾病,使萎软无力的肌肉重新恢复肌力,在恢复肢体功能方面疗效显著,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深入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4 01:19 , Processed in 0.39614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