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静致远 于 2015-9-17 16:29 编辑
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22~65岁,平均47.2岁。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杨国亮和王侠生主编《现代皮肤病学》中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 (1)有心脏病患者;(2)糖尿病病史;(3)疱疹发生于面部;(4)伴有高热者;(5)年龄<16岁或>65岁。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在排除标准以外;(3)发病以来未自行服用过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 治疗方法:采用火针为主,配以针刺,在患处选取水疱最隆高处,每次不超过6处,每处1针,特殊情况下2针。全部采用浅刺,深度仅达水疱的外膜层。具体操作如下:以约0.5mm厚度的纸片放置于要针刺的水疱两旁(水疱顶要高出纸片),选取24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用酒精灯烧红针体后,沿纸平面平刺水疱,即迅速抽离。如水疱过大,1次平刺后水疱仍然高隆,即可改变方向(与原来方向垂直)再刺1次。针刺期门、足窍阴、公孙、合谷、留针半小时,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设最长疗程为1个月。 疗效标准:因无国际上公认的统一疗效标准,为便于统计,应用以下疗效标准:痊愈:患处水疱,红斑消退,疼痛消失。显效:患处水疱,红斑消退,疼痛明显减经。有效:患处水疱,红斑消退,仍伴轻度疼痛。无效:患处水疱,红斑无明显消退,疼痛未减。 经治疗,40例患者中,痊愈32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带状疱疹,以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为特征,是一种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俗称“蛇窜疮”、“缠腰火丹”,中医病名为“蛇丹”。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因其常伴有慢性顽固性的后遗痛,故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目前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但大多数药物起效较慢,止痛作用不显著,而且不能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出现。阿昔洛韦是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抗疱疹病毒药物,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为目前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在带状疱疹治疗中两者合用以抗病毒并提高机体免疫力,以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在本研究中,火针组在疗效及起效时间上均明显优于阿昔洛韦西药组。 带状疱疹在中医的病因病机认为,风火之邪客于少阳、厥阴经脉,郁于皮肤;或湿热留滞于太阴、阳明经络,导致肌肤营卫壅滞,发为疱疹,故治则为清泄少阳,祛热利湿。选取期门,足窍阴清泄少阳之郁火,选取公孙、合谷用泻法以清利阳明与太阴经的湿热。火热湿毒之邪集结皮肤而出现疱疹,故病位浅,火针深度宜对应浅,所以仅刺破水疱的的外膜,不宜深刺,恐伤经络及正气。由于疱疹多在胸腹部,快速的刺入难以把握刺入的深度,易伤及脏器,故用纸片控制深度,易为各施行者掌握和操作。
|